第十三章
我國秘書人員的素質標準體系全面、系統,要求偏于理想化,有濃重的政治色彩,特別強調秘書活動的規范性、整體性。這也與我國秘書工作的政治性強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
西方秘書素質標準與秘書工作實務更為緊密,立足于“實際如此”。
中外秘書素質標準的融合
我國秘書素質與國際接軌,應注重以下方面:一是面對我國秘書理論與實踐的實際,具體分析哪些是我國秘書文化中的民族性精華,哪些已不適應現代秘書工作實際或不符號國際交往的要求。把諸如守職守紀、敬業安分、務實求真、誠懇友善、直言勸諫、自強自重等良好的素質傳統繼承發揚,把那些過高的要求或脫離實際的東西加以摒棄;二是針對我國國際交往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的要求,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秘書素質體系,吸取其合理部分和國際交往慣例,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有關法規、要求及禮儀,文電往來,會談、會見程序方法和交際藝術等,納入和充實到我國現有的秘書業務技能和素質系統中去;三是根據現代管理和辦公自動化的需要,加強我國秘書人員的知識素質、能力結構;四是隨著管理實踐的發展和現代領導對秘書輔助需要的變化,不斷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強化我國秘書人員的素質結構,動態調整和制定新的素質標準,使秘書的素質標準更加貼近不斷發展的秘書工作實踐,并在實踐中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秘書素質標準是對秘書活動主體提出的知識、能力、氣質、人格、作風等方面的要求,是秘書生活主體主觀方面素質的標準化反映。它必須與秘書活動客體——秘書工作和秘書活動環境形成有機契合,符合秘書工作和秘書活動環境的需要,并隨秘書工作和秘書環境的發展而調整、發展。
二、人才選用標準的異同
文字處理能力、綜合辦公室能力是各國選用秘書的共同要求。美國《韋氏秘書手冊》在談到“基本能力和必備知識”時指出,“秘書是所有行業中第一流的文字處理能手。流暢的語言,對秘書來說,不僅在轉述上同等重要。能夠嫻熟使用電話,給其他雇員以清晰的指示”?!皽蚀_無誤地撰擬和處理信函,從容優雅地會見賓客和陌生人”。
美國國家秘書協會(現在稱“國際專職秘書協會”)設立了“秘書專業證書”(CPS)項目,由專門學校主持考試并發給證書??荚嚭细裾?,可以獲得行政管理專業證書,可在信頭或自己署名后綴C.A.MP字樣。
中法高級秘書培養的異同:
在法國,已故總統戴高樂盡管是行伍出身,但它深知一個高效的“文官政府”對長治久安的重要性,而高質量的秘書人才,又是政府運轉中不可缺少的關鍵組成部分。由于秘書工作很少有人一輩子干到底,而有很大的流動性,所以他考慮到建立一種有競爭性的教育體制,形成“秘書——文官——中高級官員”一體化的干部培養模式。1945年10月,擔任法國臨時政府主席的戴高樂將軍簽署了一項法令,籌辦法國國立行政學院。其宗旨是:全力培養從秘書做起的國家管理人才。具體的目標則是,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領導人才,建立科學的、富有活力的培養程序,摒棄法國歷來的行政機構愚腐、官僚習氣嚴重的弊端,達到在國家行政管理機構中樹立新風尚、新秩序的目的。
相比而言,我國對培養一般秘書人才與培養高級秘書人才沒有區別開來,是起點較低,數量較大的培養模式。高級秘書人才要從一般秘書人員或其他工作人員中擇優挑選。這樣的培養模式,注重了從實踐中選拔高級秘書人才,但周期較長,而且沒有形成對高級秘書人才進行專門化培養的體制。因此,物色年輕的、受過專門職業訓練的高級秘書人才比較困難。
法國國立行政學院培養高級秘書人才是高起點、小批量的培養模式,是以專門培養高級秘書進而擇擾培養中高級行政官員為目的的。這種培養模式,把培養一般秘書人才與培養高級秘書人才區分開來,有利于培養更年輕的高級秘書,這比較符合秘書的職業特點;同時,這種“秘書——文官——中官級官員”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合理利用了秘書是領導的近身助手,參與領導實踐活動比較多,便于學習領導工作方法、領導藝術和形成全面思考問題、進行決策、指揮等領導科學知識的職業優勢。這種教育模式,對培養優秀的中高級年輕官員,是有積極意義的。
法國國立行政學院的教學與其他高校不同。該校在第一年不在課堂上課,而把學生分派到各級行政機構去擔任見習行政人員。大多是到省市行政區去擔任省長、市長的“見習辦公室主任”,個別人還可以擔任駐外大使的“見習秘書”。學生擔任“見習行政人員”有職有權,甚至在上司不在時,有權處理公務,可以主持一般的“公民接待”,也可以根據有關規定簽署某種法令、法定。學生學習有法律給予的保障。實習的導師就是實習所在單位的最高官員,學院不另派教師指導。這樣“真刀真槍”的實習之后,每人交一篇實習論文,不準空談理論,只能總結一年中遇到哪些重要問題以及加何處理,再從法律、政治、經濟等角度,升華到理論,進行高度概括。在校上課期間,這些論文進行廣泛地交流,從專業知識的角度,進行深入地研究。這種獨特的教學方法,真正遵循了“實踐——理論——實踐”的原則,學習的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和理論水平能夠使學生在在校期間得到有效的提高,符合應用學科的教學特點,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出高級秘書人才。
我國秘書專業的畢業生,大多要從一般辦事員干起。一是因他們大部分尚不具備干重要秘書工作的實際能力;二是因為“論資排輩”的傳統的困擾。
總體來說,法國國立行政學院對“秘書——文官——中高級官員”培養一體化的思路,對優秀青年進行專門教育的體制,理論密切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等,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這不僅對秘書人才培養分出層次,以滿足不同管理級別的需要,而且為高級秘書人才和中高級行政官員的年輕化,找到了一條有效的途徑。這對我國高級秘書人才和各級管理人才年輕化問題,在培養教育模式方面是有參考價值的。
中德外事秘書培養的異同:
隨著德國經濟、科技實力的迅速提高,其職業教育已從“工藝型”、“技能型”向“高科技腦力型”方向發展。德國公民已開始逐漸脫離笨重體力勞動的行列,培養“白領階層”的“歐洲秘書”成為該國解決女青年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他們從1985年就開始著手運作,說服文科中學(相當于我國的重點中學)高中畢業的女學生及家長,改變一般大學的打算,進入大學附設的“歐洲秘書”培訓班,進行兩到兩年半的職業培訓。
比較之下,中德兩國外事秘書人才培養目標均與本國的發展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國外事秘書人才教育由培養為政治和行政服務的黨政機關外事秘書,逐漸轉向為經濟和管理服務的企業外事秘書;而德國則從培養為本國社會各階層服務的秘書逐漸轉向培養歐洲通用型秘書和駐外企業秘書。
德國“歐洲秘書培訓班”在教學中引進了擇擾,淘汰的競爭機制。他們把整個培訓時間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半年,培養掌握一般秘書工作知識、技能,嚴加考核,不允許補考。不合格者,一律淘汰,失去繼續深造和出國求職的機會,但可在國內低層次秘書工作崗位去謀求就業。第二階段是“歐洲秘書預備班”,時間為一年,強化訓練英、法及其他歐共體用語言,同時學習德語文書,信函處理技術、辦公自動化設備使用技術等。學習結束后,由全德“歐洲秘書協會”及“國際貿易協會”兩方面聯合考核,發給證書,過關者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歐洲秘書強化班”,又稱“外語秘書班”學習。被第二階段淘汰者,發給“普通秘書”證書,可在國內就業或在國外自謀職業。進入“歐洲秘書強化班”,也就是第三階段后,再學習一年時間,主要課程學習歐共體各國的經貿用語、日常會話及歷史、文化、民俗、世情方面的基本知識,同時以西班牙語作為第三外語強化訓練,達到要求經考核合格者,發給國家認可和歐共體各國承認的“歐洲秘書證書”,可在歐共體各國順利就業。
德國歐洲秘書教育除了分三階段培養的擇優外,在開設課程上也很有特色。對作為“選修課”的實踐性技術操作課程,如速記、打字、辦公計算機程序處理以及外語的口語、筆譯卻格外重視,每門選修課都有確定指標,速記每分鐘最少達到120個音節,打字每分鐘200-220鍵。在語言能力上,英語要求學習了7年以上的證書,法語要求有學習了5年以下的證書,加上德語,可以說“初通三國語言”才能進入“歐洲秘書培訓班”。進校以后,對外語采取缺啥補啥,進行強化訓練,要求英語或法語的口述同步打字,每分鐘不得少于150鍵才能過關。
德國“歐洲秘書培訓班”招生對象是“清一色的女生”,符合“秘書職業女性化”的新趨勢。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