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共的含義、構成和功能
(一)什么是公共
1、公共政策的內涵:
1)公共政策是決定、決策的一種特殊形態,它具有決定、決策的一般特征;
2)公共政策是公共權力機關的基本的活動方式或活動過程,是公共權力機關的權力意志的表現;
3)公共政策是經由政治過程而進行方案的初擬、優化和擇定的結果,主導這一過程的基軸是公共權力機關與公民的關系。
4)公共問題、公共目標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5)公共政策是一種權威性的價值分配方案。
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
(二)公共政策的構成與結構
1、公共政策的形式構成:
1) 美國:公共政策=立法決策+行政決策+司法決策
2) 中國:公共政策=黨的政策+人大決策+行政決策
(1)黨的政策:
成為公共政策的形式:
(1)直接的形式;
(2)間接的形式:黨的領導是政治的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重大決策的領導和向國家政權推薦重要干部。
黨對國家事務實行政治領導的主要方式: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變為國家意志。
將黨的政策變成國家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種:
(1)中共中央與國家機構聯名發布政策方案。
(2)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創議,國家機構據此制定具體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
程序通過。
(3)政府決策以黨提出的政策原則為依據。
(2)人大決策:
人大決策主要采取的形式:(1)憲法;
(2)基本法律;
(3)法律;
(4)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5)人大決定:
1)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憲法明確列舉的決定權的那些行為。
2)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憲法明確列舉的人事任免權的行為。
3)人大及常委會行使憲法明確列舉的監督權的行為。
(3)行政決策:
行政決策的主要形式:(1)行政法規;
(2)行政措施、決定和命令;
(3)部門規章;
(4)地方性規章;
(5)地方性行政措施、決議和命令。
3、縱向結構:中央政策(國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層政策
中國:1)根據現行憲法,當代中國作為單一制國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權屬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須在中央政策的指導下進行,其目標、方向和行為規范為中央政策所決定,所以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體化。
2)從形式上看,當代中國地方政府有兩個、三個、四個層級
4、什么是合理的政策結構?
1) 合理的政策結構的顯著特征是結構的有序化。
2) 合理的政策結構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有效的分級控制。
3) 嚴格的組合秩序,這是政策結構合理的重要條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一)》復習筆記(27)
06-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2023年4月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
04-14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復習筆記:可編程并行接口
01-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人際關系心理學復習筆記:認知失調理論的應用
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