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和民族危機日漸加深,早期改良主義思想逐漸演變為資產階級維新思潮,進而形成政治運動——維新運動。甲午戰爭之后,維新運動漸入高潮,并在1898年6月中旬開始的“百日維新”中達到頂點。維新變法時期的教育改革分為兩部分。一是維新派在變法運動中創辦新式學堂,宣傳維新主張,培養變法人才;二是“百日維新”時期對傳統教育的系統改革,建立具有近代性質教育制度。
一、變法運動中創辦的新式學堂
資產階級維新派辦的重要學堂有萬木草堂、時務學堂、通藝學堂、測陽算學館、時敏學堂、務本女學、經正女學等,影響最大的是萬木草堂和時務學堂。
萬木草堂:于1891年到1895年,康有為在貴陽長興里設立,并自任總教授總監督。學生開始只有二十多人,后來達一百多人。課程中、西兼學,又分內課、外課。內課學科有:(1)義理之學,包括孔學、佛學、周秦諸子學、宋明學、泰西哲學等。(2)考據之學,包括中國經史學、萬國史學、地理學、數學、格致學。(3)經世之學,包括政治原理學、中國政治沿革得失、萬國政治沿革得失、政治經濟學、群學。(4)文字之學,包括中國辭章學、外國語言文字學。外課學科分校中、校外兩種,校中有演說(每月朔望課之),劄記(每日課之);校外有體操(每間一日課之),游歷(每年假時課之)。除上述課程外,還有音樂和體育。
時務學堂:1897年10月,由熊希齡、陳寶箴、黃遵憲、梁啟超、譚嗣同在湖南長沙創辦。梁啟超被聘為中文總教習,譚嗣同、唐才常等任分教習。時務學堂辦學目的,是要使學生有變法思想,有廣博的知識。梁啟超就任總教習以后,親自制定了一個《湖南時務學堂學約》,規定學綱十條:立志、養志、治身、讀書、窮理、學文、樂群、攝生、經世、傳教。其中前八條是學堂每日功課,后兩條是知識的運用。經世,是把學習的知識用于分析時政,比如由教習選擇各報所記載的一二件事,叫學生發表己見。傳教,是把學到的主張傳播出去,“共矢宏愿”。功課分普通學和專門學。普通學的學科有諸子學、經學、公理學和中外史治及格算話學之粗淺者。專門學分三部:公法學、掌故學、格算學。學生人學后一至六月皆學普通學,從第七月開始,在繼續學習普通學的同時增加專門學,學者各認一門學習。
萬木草堂、時務學堂等資產階級維新派辦的學校,反映了資產階級對教育的要求,在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上都有別于封建主義的舊教育。從這些學校里,培養出一批變法人才,如梁啟超就是萬木草堂的高才生,蔡愕、范源濂(中華民國成立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長、部長)則出身于時務學堂。
這期間,部分主張效法西方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的開明官紳和實業家,也參與創辦新式學堂。其中著名者以盛宣懷1895年和1897年分別在天津、上海創辦的中西學堂和南洋公學為代表。天津中西學堂分頭等、二等學堂兩部分,各修業4年;二等學堂為預備科,教授英語、外國史、數學、地理、格物以及“四書”、“五經”等普通課程;學生畢業后升入頭等學堂專習西學,分法律、土木工程、采礦冶金、機械工程四門受業。該校1903年改名北洋大學堂。上海南洋公學初設四院:師范院、外院(師范附小)、中院、上院,后增設特班、政治班等,體系完整,是為中國采用近代學制的雛形。該校1921年與他校合組為交通大學。
二、“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
1898年6月11日宣布變法至9月21日的“百日維新”中,資產階級維新派積極推行新政,通過光緒皇帝,頒布了大批維新變法詔令。有關文化教育上的改革如下:
(-)廢除八股,改革科舉制度
6月23日,光緒帝諭自下科為始,鄉會試及童歲科各試,向用四書文者,一律改試策論。這就是說,凡是國家的會試、省級的鄉試及府縣的生童歲科,亦即進士、舉人、秀才的考試,原來的八股文一律改為策論。鄉會試仍定為三場。第一場試中國史事、國朝政治論五道;第二場試時務策五道,專問五洲各國之政、專門之藝;第三場試“四書”義兩篇、“五經”義一篇。考童生(秀才)也參照這個辦法,先試古經一場,專以史論時務策命題,正場試以“四書”、“五經”義各一篇。規定以后一切考試,取士要以講求實學、實政為主,士子為學,不可復蹈空言,更不以楷法好壞為標準。在規定的考試之外,還開設考試經世致用的學問——經濟特科(法律、財政、外交、物理等),以選拔新政人才。
(二)設立京師大學堂
京師大學堂的創辦,首倡于1896年6月李端芬的《請推廣學校折》。他主張仿照歐美學制設立三級學堂,其中京師大學堂“選舉貢監年三十以下者入學……以三年為期”[1],授予中學和西學;此議因守舊派以經費困難為由主張“緩辦”而被擱置。1898年初康有為、王鵬運又先后重申此議,但直至“百日維新”中在光緒的嚴令下,總理衙門才委托梁啟超代擬出《京師大學堂章程》。此章程共分八章五十四節,其中辦學方針兩條:“一日中西并重,觀其會通,無得偏廢;二日以西文為學堂之一門,不以西文為學堂之全體,以西文為西學發凡,不以西文為西學究竟。”[2]課程分普通學和專門學兩類。普通學為學生所必修,專門學每人各占一門。普通學有經學、理學、中外掌故學、諸子學、初級算學、初級格致學、初級政治學、初級地理學、文學、體操十種,并須于英、法、俄、德、日五種外國語中選習一種,與普通學同時學習。專門學分為高等算學、高等格致學、高等地理學、農學、礦學、工程學、商學、兵學、衛生學十種。學生學完普通學后,要選習專門學一門或兩門。辦學宗旨為:“欲培非常之才,以備他日特達之用。”[3]光緒批準了此章程,并派孫家鼐為管學大臣,負責籌辦和管理大學堂事務并節制各省學堂。以后,又任用原同文館總教習丁韙良為總教習,專管西學。1898年11月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但此時僅設仕學院,學生不足百人,全是五至八品的官員和舉人,分《詩》、《書》、《易》、《禮》四堂(專門學)授業,十門基礎課(普通學)中“中學”竟占了三分之二。八股取士恢復后,每逢科舉,學生紛紛告假赴考,把大學堂當作準備舉業的場所。1900年受到八國聯軍戰火的嚴重破壞而停辦,至1902年才始得恢復。民國初年,京師大學堂改為北京大學。京師大學堂開我國近代新型綜合性大學的先河。
(三)籌辦高等、中等、初等各級學堂和各種專門學堂
各地舊有的大小書院,一律改為兼習中學和西學的學堂,省會的書院改為高等學堂,府城的書院改為中等學堂,州、縣的書院改為小學堂。地方捐辦的義學、社學亦令中西兼學。此外,獎勵紳民興學(民間祠廟不在祠典者,也改為學堂),還籌備設立鐵路、礦務、農務、茶務、蠶桑、醫學等專門學堂。
(四)派人出國游學
由各省督撫就學堂中挑選聰穎學生有志深造者,派赴日本等國游學。
(五)建立譯書局和編譯學堂,編譯外國教科書及其他書籍
規定梁啟超主筆的《時務報》為官報,鼓勵自由設立報館、著書、發明創造等。
維新變法時期的教育改革,具有濃厚的資本主義色彩,不僅嚴重沖擊了傳統封建教育體系,而且預示著近代學制的產生,但在很多方面還保留著封建教育制度的特征。
[1]朱有獻主編:《中國近代學制史科》第一輯,下冊,485頁,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2]朱有獻主編:《中國近代學制史科》第一輯,下冊,656頁,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3]舒新城:《近代中國教育史科》第一冊,137頁,北京:中華書局,1928。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一)》復習筆記(27)
06-29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2023年4月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
04-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人際關系心理學復習筆記:認知失調理論的應用
12-292023年浙江自考勞動就業概論復習資料:勞動概述
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