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自考復習資料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獲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名詞解釋
1、“匕首”、“投槍”——這是魯迅對雜文的社會作用的認識,他認為雜文應該針砭時弊批判現實社會的黑暗,具有獨特的戰斗性。
2、“過客”——這是魯迅在散文詩《野草》中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他是魯迅反抗黑暗,反抗絕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這是魯迅在小說《狂人日記》中對中國歷史所作的形象化的總結,其內涵是指封建專制統治對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這是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一種“敢于正視現實、正視人生”的人生態度,也是魯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羅詩力說》—。這是魯迅早期撰寫的一部介紹外國文化、文學的論文,從中反映了魯迅對外國文化、文學的基本態度,是研究魯迅的美學思想、比較文學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會相”是對魯迅雜文的形象概括。體現出魯迅雜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現代的中國社會史,更是對社會各種現象洞幽燭微的精辟見解的詮釋。
7、“精神勝利法”是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點。充分體現了作者對國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學是指魯迅早期曾接受過的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哲學主張。其理論鼓吹所謂超人是人的生物進化的頂點,一切歷史文化都是由他們創造的,而普通群眾則是低劣的庸眾。
9、“中間物”是魯迅自己的說法。他在《墳》的后記中說,在進化的鏈條中,一切都是中間物。這是魯迅對自己身在傳統與現代之中的體驗,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識的體現。
10、“油滑” 即“古今雜揉”的手法,魯迅稱之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從中國傳統戲劇里借用來的既為作品真實地展現的古代人物、環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現代語言情節、細節不斷插入,提醒而冷靜思索作品的現實意義,以批判的眼光審視作品所描寫的一切。從而使小說獲得更為深廣的社會意義。
11、“媚態的貓” ,是魯迅雜文中社會相的一種。“媚態的貓”實際上是以物喻人,不僅指現代評論派的資產階級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動黑暗勢力的共同特征
12、“民族魂” 是對魯迅的崇高評價。他是我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轉折到新民主主義的歷史關頭,用文學來思考時代的要求,記錄時代的步音,參與和鼎助時代發展的曠世巨人。魯迅是現代中國“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現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13、“為人生” 魯迅創作的文學主張,而且要改良這人生“的主張,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14、“叛逆的猛士” 是魯迅對自己的期望。魯迅先生作為一個覺醒者,他毅然肩負起了喚醒民眾的責任,希望能打破黑暗世界建立光明之中國
15、《墳》是魯迅最早的一部雜文集是作者對五四后中國歷史國民性的解剖。題目含有埋葬過去開拓未來之意。
16、“叭兒狗”是魯迅雜文中議論形象化的典型,社會相的一種。指中國社會中奴才的嘴臉
17、“宴之敖者” 是魯迅的《故事新編》中《鑄劍》中的人物。是向殘暴的統治者反抗和復仇的形象。寄托著作者的理想。
18、“進化論”是魯迅在南京求學時開始接受的進步思想。他采取批判的繼承態度最終在四。一二政變后徹底放棄了此思想。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中國傳統的藝術審美
1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俄羅斯小說文體論復習資料七
11-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美育的內涵
09-2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經驗理論的歷史回顧
09-182023年4月浙江自考《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串講資料四
03-1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實驗設計串講資料第三章
10-2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發生的特殊標志
09-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語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
1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復習筆記: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