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自考復習資料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獲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一、想像和創造思維
(一)什么是想像
想像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是一種高級的認知活動。例如,人們在看小說時, 在頭腦中產生各種情景和人物形象就是想像活動的結果。
新穎性和形象性是想像的基本特征。想像主要處理圖形信息,或者說表象,而不是詞或者符號,因此具有形象性的特征。想像是對舊有的表象積極的再加工和再組合,因此具有新穎性的特征。想像不僅可以創造人們未曾知覺過的事物的形象,還可以創造現實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但它們仍來自現實,來自對人腦中記憶表象的加工,想像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都有其現實的依據。
想像與創造性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想像是創造性活動中的精髓部分。
(二)什么是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指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在常規思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創造性思維是人們創造、發明、想像、設計、假設出新的概念、想法或者實物的心理活動。
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的特征: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現象,發現新問題;流暢性,即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對于特定的問題情景能夠順利地做出多種反應或答案;靈活性,即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性,具有靈活改變定向的能力,能發揮自由聯想;獨創性,即產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表現為產生新奇、罕見、首創的觀念和成就;再定義性,即善于發現特定事物的多種使用方法;洞察性,即能夠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認清其內在含義、特性或多樣性,進行意義交換。
二、創造性的測量和鑒別
心理學上,還有兩個詞與創造有關--創造力與創造性。創造力指的是一種能力,創造性則指的是一種傾向。實際上,要想把傾向還是能力區分開來并不容易,這里我們不加以細致區分。心理學上對創造性或者說創造力的評估有許多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發散思維測驗。發散思維測驗盡管在有關創造性活動的測驗中得到的指責與批評最多,但在教育領域一直得到密集使用。這類測驗要求個體對一個具體的要求給出幾個反應,認為觀念流暢性是創造過程的關鍵成分。
在這一類測驗中最著名的是吉爾福特編制的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創造力測驗和托蘭斯編制的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創造力測驗發表于1960年。它測量的是吉爾福特智力結構模型理論中與發散思維有關的那部分內容。這套測驗最初包括14個分測驗,都是發散思維類型的任務。如提供一個字母,要求被試盡量寫出包含該字母的單詞(詞語流暢);給出一類事物的總稱,要求盡量列舉出具體事物;要求盡可能多地列舉事物的用途(效用測驗)等。這套包含14個分測驗的測驗是為初中水平以上的被試設計的,以后在此基礎上又發展出一套相似的兒童創造力測驗。這兩套測驗都根據被試反應的數量、速度和新穎性等,依照記分手冊的標準記分。原測驗提供了成人和九年級學生的常模,后發展的測驗則提供四至六年級學生的常模。分半信度都達到0.60以上。
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發散思維測驗。該測驗的任務也是要求被試對言語或圖形刺激給出多個反應。托蘭斯創造思維測驗分言語創造思維測驗、圖畫創造思維測驗以及聲音和詞的創造思維測驗三套,每套都有兩個復本,以滿足在實際研究中對創造力進行初測和復測的需要。在聲音和詞的測驗中,全部指導語和刺激都用錄音磁帶的形式呈現。在這三套測驗中,記分分別從不同的方面進行。言語測驗從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三方面記分;圖畫測驗除以上三方面外,還對精致性進行記分;聲音和詞的測驗只記獨特性得分。值得一提的是,托蘭斯測驗為消除被試的緊張情緒,把測驗稱作"活動",并用游戲的形式組織起來,使施測過程輕松偷快,富有樂趣,在同類測驗中,最適合兒童的特點。
我國的心理學工作者也曾針對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和精致性特點編制了一些類似測驗,然而總體看來,這些測驗都沒有經過標準化過程,在信度和效度方面尚有待提高。
三、創造性的影晌因素和創造性思維訓練
(一)創造性的影響因素
1.智力因素
智力和創造力的關系如何一直是心理學家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高創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卻不能保證有高創造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數之下,二者有顯著的正相關;在此之上,二者的相關不顯著。國內有研究證明,當智商低于120時,智力水平和創造力水平顯著相關,但當智商高于120時,創造力水平和智力就無顯著相關了。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結論的得出是建立在傳統的智力測驗和智力概念的基礎上的。現在,對于智力的看法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人們開始把智力看作一個復雜的、多維的、受情境影響的復雜結構,如加德納提出的多重智力理論、斯騰伯格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論。如果我們要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智力,而不僅局限于智商的狹隘定義,那么對于智力與創造力的關系也要重新加以考察。
2.人格因素
一些心理學家通過比較高創造性個體和低創造性個體發現:高創造性個體經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獨立性、自信、對復雜問題感興趣、審美取向和冒險精神等。
有的研究者對已有的創造性人格研究進行了元分析,提出創造性人格特征包括以下12個項目: (1)智力屬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超常;(2)觀察力,對周圍的事物感受很敏銳,能發現常人所不注意的現象;(3)流暢性,思路暢通,新思路、新觀念不斷涌現;(4)變通性,能一葉知秋,舉一反三;(5)獨創性,常常發表超出常人的見解,用特異的方法解決問題;(6)精致性,凡提出設想,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思熟慮,加以改善;(7)懷疑,對世事抱懷疑態度,超脫世俗;(8)持久性,不怕困難,堅持始終;(9)智力的游戲性,表現出天真的赤子之心;(10)幽默感;(11) 獨立性;(12)自信心。
3.環境因素
創造力最早開始于個體差異的研究,試圖揭示出創造性個體的人格特征,20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研究者開始把創造力放在社會背景下考慮。在80年代,又出現了創造力社會心理學。這一領域的學者,運用包括實驗室實驗、領域觀察、內容分析、歷史學方法等多種方法對創造活動進行研究,他們這些研究的主要特點是強調環境對創造活動的影響。
雖然大眾印象中都有孤獨的天才的形象,但大多數創造性活動都是在人際環境中發生的。人際期望很可能會影響到個體的創造性表現。研究發現環境因素的影響有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個方面,它們主要是通過個人的活動動機起作用。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寬松的外部環境和正確的激勵促使內部動機發揮作用。不適當的外在獎勵、任務、評價和監督等往往會導致內在動機下降,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動機,反而會使創造力遭到扼殺。
4.動機因素
人類的任何行為、活動的產生和維持都離不開動機,創造性活動同樣需要動機的維持與激發。無論個體的創造性潛能有多大,環境有多好,如果沒有激起自己相應的創造活動動機,都不會出現創造性的行為表現。
動機因素中,內在動機更有利于個體創造性活動的產生和創造力的發揮與發展。當人們被完成工作本身所獲得的滿足感和挑戰性激發,而不是被外在的壓力所激發時,才表現得最具創造性。創造性活動不僅需要有動機的激發和維持,它本身也可以產生動機。如果給兒童以表現自己創造性的機會,對任務原來缺乏興趣的兒童會變得活躍起來。
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更多的把創造活動看作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心理學家也研究了非人際因素和時代旋律對創造活動的影響。有一點越來越明顯,政治環境會對相應群體的創造表現產生影響。某些因素會直接影響成年人的創造表現,如戰爭。還有一些政治因素會在個體的發展期產生作用,對創造性潛能的獲得或促進或阻礙。還有就是文化多樣性會促進創造力。當文明本身對外來文化采取開放姿態后,創造力會得到促進。
(二)創造性思維訓練
對兒童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提高兒童的創造性水平主要可以通過下面的途徑:
(1)建立目標與意向。創造性思維訓練之初,就要使參與者了解訓練的目的,就是使其最終表現出更多的創造性行為。
(2)訓練基本的技巧。創造性活動中所需要的基本技巧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模型傾向于不同的技巧,有人指出思維訓練中的八種必要的技巧:會聚技巧、信息收集技巧、記憶技巧、信息的組織技巧、分析技巧、從現有知識中得出新信息的技巧、整合信息的技巧和評價技巧等。創造性,思維訓練中要注意對基本技巧的訓練。
(3)鼓勵個體取得某領域的具體知識。某領域的具體知識并不一定導致創造性行為的出現,但它是創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
(4)刺激和鼓勵好奇心。把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會扼殺自己創造性活動的可能,對事物的好奇心是創造性行為的種子。
(5)建立動機,特別是內部動機。動機和創造性活動的關系我們在上面已經闡述了,有強烈愿望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個體,也會有更多的創造性表現。缺乏強烈的動機,個體的創造性潛能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實現。建立動機主要是要使參與者獲得成就感。
(6)建立自信,鼓勵冒險精神。在這個環節中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自信和傲慢之間往往一線之隔。培養兒童的冒險精神更要慎重。
(7)強調掌握和自我競爭。向參與者展示他們前后的進步,會使得個體更愿意參與訓練,在遇到困難時也更能堅持。在訓練任務中,應更多地進行縱向的而不是橫向的對比。
(8)培養有關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的信念。要使兒童相信創造性思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動機和努力的影響,還要知道杰出的創造性表現需要多年的艱辛努力。
(9)提供選擇和發現的機會。要給兒童多個活動供其選擇,在活動過程中給其探索的機會。
(10)促進自我管理技巧。創造性活動需要調動多種認知資源和外部資源,個體要實現其創造性潛能,必須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就是元認知技巧。
(11)傳授創造性思維的策略與技術。這些策略和技術包括上面提到的爬山法、啟發式問題解決等。在創造性思維訓練中,可以使兒童掌握這類方法中的一些,達到提高其創造性思維水平的目的。
(12)運用例子。運用例子更容易向兒童傳送創造性的信仰和價值觀。
國內有的學者曾指出創造性思維訓練應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發散思維訓練、直覺思維訓練和形象思維訓練。發散思維的訓練可以通過頭腦風暴法進行;直覺思維訓練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大膽假設、大膽想象等進行;形象思維訓練可以讓兒童到大自然中去,接觸大自然中的各種事物,通過發展表象系統來實現。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中國傳統的藝術審美
1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俄羅斯小說文體論復習資料七
11-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美育的內涵
09-2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經驗理論的歷史回顧
09-182023年4月浙江自考《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串講資料四
03-1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發生的特殊標志
09-16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實驗設計串講資料第三章
10-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語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
1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復習筆記: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