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會知覺
第1節 知覺與社會知覺
社會知覺:專指具有社會意義的那種知覺。而社會意義是離不開人的,所以社會知覺也稱人知覺、對人知覺、人際知覺。也包括個體對自我的知覺,對群體成員和群體本身的知覺。
感覺被認為專指人對外物現象個別屬性的認識,知覺則是整體性的認識。
知覺的整體性和理解性是知覺的兩大重要特征。
社會知覺也稱社會認知,社會知覺的具體對象是人,當然應該包括自我這個人在內。自我知覺: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也是社會知覺、人際知覺的一個方面。
第2節 社會認知的范圍
社會認知:主要指對他人表情的認知,對他人性格的認知,對人與人關系的認知,對人的行為原因的認知。
印象形成:是把一個人若干有意義的特性進行綜合、概括,形成一個具有結論意義的特征。
阿希對性格的印象形成進行研究。對于印象形成中的特征,分為中心特征和邊緣特征。以“熱情”、“冷淡”為中心特征,以“文雅”、“粗俗”為邊緣特征。
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認知,包括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以及他人與他人的關系,研究者塔舊里(1955)。
社會認知的范圍:①對他人表情的認知;②對他人性格的認知;③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認知;④對行為原因的認知。
對他人表情的認知通過哪些線索?(1)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刺激,它既有先天遺傳的成分,也有后天習得的成分。在面部表情中,目光接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2)身段表情。身體姿勢和姿態傳遞著信息,人們可以通過身段表情,來判別認知他人的情感和意圖。(3)言語表情。我們對他人的認知,不僅取決于他說話的內容,也取決于他怎么說,如說話的音調、速度、節奏等等。言語的音調、速度等特征統稱言語表情。
對他人的性格的真正認知,必須通過長期的共同生活才有可能,這正如中國有句老話所說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第3節 社會知覺的特點
社會知覺的總的特點:復雜性、主觀性、易出偏差。
第4節 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
首因效應:當與人接觸,進行認知的時候,首先被反應的信息,對于形成人的印象起主要作用。這種比較重視最先得到的信息,據此對別人下判斷,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人對后來的信息較不重視的現象,稱為首因效應。根據間隔段后面的材料形成印象,這種現象稱近因效應。
魯欽斯1957年用實驗方法來研究人們的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第一印象并非總是正確的,但卻總是最鮮明、最牢固的,并且決定著以后雙方交往的過程。
暈輪效應:也稱光環效應,指對他人知覺的一種偏差傾向。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某些主要品質有個良好的印象之后,就會認為這個人的一切都好;反之也一樣,如果被認定是壞的,那么他就被消極的光環所籠罩,這種效應稱為暈輪效應。
狄恩、柏斯切德、沃爾斯特的研究說明了暈輪效應。
定勢:是指以前的心理活動會對以后的心理活動形成一種準備狀態或心理傾向,從而影響到以后心理活動的進行。
社會刻板印象:對人類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為判斷評價其人格的依據,稱為社會刻板印象。
社會刻板印象是對社會集團最簡單的認識,它有利于對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產生偏差,造成“先入為主”的成見,容易阻礙人與人之間的正常認識和交往。
職業、地區、性別、年齡、民族都可以成為各種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礎。
第5節 影響社會認知的主客觀因素
論述:影響社會認知的心理因素:
?。?)興趣與動機;(2)需要與價值;(3)過去的;(4)認知者的性格;
?。?)情緒影響;(6)期待的影響。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區域地理環境與文化的多元融合
1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
04-1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經驗的結構法則
09-2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十七年”的詩歌、散文
09-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新聞作品研究復習資料:華陽礁上補給忙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