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審美范疇論
1、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種范疇,又稱壯美。它主要指對象以其粗獷、博大的感性形態,勁健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雄偉的氣勢,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使人驚心動魄、心潮澎湃,進而受到強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們產生敬仰和贊嘆和情懷,從而提升和擴大人的精神境界。
正式提出崇高這一范疇的是羅馬時代的朗吉諾斯的《論崇高》。
明確使用“崇高”一詞并把它與優美并立起來,使兩者成為美學上兩個基本范疇的,是18世紀英國思想家博克。他出版了《論崇高與美兩種觀念的起源之哲學的研究》一書。
康德把崇高分為數學的崇高和力學的崇高。
2、優美:優美是美的一種范疇,又稱秀美、纖麗美、陰柔美、典雅美等。常常以小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人愉悅。優美作為社會實踐的產物,反映了社會實踐中目的和現實的一致,是真與善的統一,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如小橋流水、風和日麗等。
3、悲劇性:作為一種審美的范疇,悲劇性的根本特點就在于悲,不悲不能成為悲劇,但悲不等于哭、悲哀、悲慘。
西方悲劇性意識的歷史演變:
(1) 命運悲劇:索福克斯《奧狄浦斯王》,希臘命運悲劇的典型代表。
(2) 性格悲劇:文藝復興以后,17世紀新古典主義《哈姆雷特》。
(3) 社會悲劇:8、19世紀出現,巴爾扎克《高老頭》,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易卜生《玩偶之家》。
(4) 生命悲劇:叔本華認為人生就是悲劇。托爾斯泰說,人生最大的悲劇是床弟間的悲劇。
(5) 荒謬悲劇。
悲劇在古希臘文中意為“山羊之歌”,本是希臘人在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時以獨唱與合唱的形式來進行的。
悲劇沖突的實質:在于主體所代表的正義精神與永遠不能滿足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例,魯迅: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悲劇的內涵:悲劇是主人公由于堅持正義或積極進取,而與現實環境之間發生的沖突,沖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殘和毀滅而成京了精神生命的永恒價值,從而激起悲壯之情而使人們的心靈得以凈化,精神得以提升。
4、悲劇性的效果
(1) 悲劇由痛感到快感的轉化,從身心貫通的角度去看待凈化心靈;
(2) 悲劇體驗的凈化作用,主要指精神是情*的提升,亞里士多德、卡塔西斯;
(3) 精神提升,精神境界由低級到高級。悲劇的效果是積極的。
5、生命的機械化:法國學者柏格森1900年《笑》一書中提出來的,從他的生命哲學出發,認為生命是一個不斷創造的過程。作為這種創造的推動力的,是一種盲目的非理性的本能“生之沖動”。而一般物質,作為生命的反面,則顯得僵硬、呆滯、機構化,阻礙生命的前進。生命的最基本價值就在于它的緊張性和活動性。喜劇產生的原因,就在于動作、姿態、形體的機械化。
6、喜劇性的效果—笑的特征
論述:談談你對喜劇看法
喜劇性最顯著的效果是引起人們的笑,笑是喜劇性最顯著的特征。喜劇性的笑有3個特征:
(1) 喜劇性的笑是人類才有的具有社會性內容的心理現象。
(2) 笑的感情必須與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斷無關,與強烈的憎惡之情不相容。
(3) 笑要有共鳴,笑是在一定的社會圈子里面產生的。
總之,喜劇性最顯著的效果就是笑。
7、論述:丑的美學意義(或丑的審美價值):
丑作為一個重要的審美范疇,其美學意義是多方面的:
首先, 丑時美的對立面,與美是相互依存有相互轉化的。以丑襯美,可以使美更加突出;
其次, 世界的發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恩格斯說:“在黑格爾那里,惡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借以表現出來的形式”;
[1]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中國傳統的藝術審美
1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俄羅斯小說文體論復習資料七
11-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美育的內涵
09-2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經驗理論的歷史回顧
09-182023年4月浙江自考《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串講資料四
03-1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發生的特殊標志
09-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語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
12-10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實驗設計串講資料第三章
10-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復習筆記: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