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二:為什么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必然的選擇?(考過p143-144)
答: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種必然選擇因為:
1, 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適應現代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2,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3, 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客觀需要。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已經被實踐證明了的具有生機和活力的經濟體制。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p144-146
答:a.含義: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2,強調我們實行市場經濟必須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
b.特征表現(也就是與資本主的義區別):
1,在所有制結構上,公有制為主體畝哦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各類不同的企業都進入市場,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市場運行中發揮主導作用。
2,再分配制度上,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勞動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即鼓勵先進,促進效率,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緩解社會分配不公,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3,在宏觀調控上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的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把市場調節同宏觀調控結合起來。
四:市場經濟體系主要功能p150
答:完善的市場體系是市場經濟有效配置資源的條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環節,因為:1,完善的市場體系是實現市場機制功能的前提。市場經濟有其內在的運行機制,這種機制客觀上要求有完善的市場體系與其相適應。因為市場體系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場所。
2,完善的市場體系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條件。只有完善的市場體系,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才能面向市場,從市場獲得生產條件和銷售條件,并根據市場需要組織生產和經營,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改進技術和改善經營管理。
3,完善的市場體系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紐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宏觀調控主要是間接調控為主,通過市場來影響企業的行為,是企業沿著政府通過市場發出的信號進行經營決策。市場一方面要將政府宏觀調控的意圖傳定給奇特,另一方面又要鄉政府傳遞微觀經濟活動的信息。
五:如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 p151(考過)
答:從我國當前市場體系發育的現狀出發,培育和完善我國的市場體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 培育市場主體。培育市場主體,一要轉變政府職能,二要深化改革,一方面促進多種所有制企業的發展,一方面加快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步伐,重塑國有經濟這一微觀主體;三要促使個人以市場主體的身份從事市場活動。
2,培育要素市場。
3,健全市場機制,建立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使價格既反映價格,也反映供求關系。
4,發展市場中介機構。主要是發展各種中介機構,并制定相應的法規制度,規范這些機構的中介活動,真正發揮其服務,溝通,公正,監督作用,以促進市場正常有序的發展。
5,建立市場秩序的規則,加強市場管理。
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必須建立和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其必然性是p154-155
答:1,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是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之上的,客觀上要求由政府進行宏觀調控,使得國民經濟比例協調發展,避免和減少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帶來的損失。
2,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客觀要求。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能有效的發揮作用,但它不是萬能的,也有其弱點和不足,即“市場失靈”,市場經濟的這些缺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同樣存在,必須通過國家宏觀調控和,法規來解決。
3,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客觀需要。一,公有制經濟的要求。二,加速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三,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
4,我國有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歷史時期,加強宏觀經濟調控有其特殊的必要性。
七: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的主要環節(考過)p146
答:1,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近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產權清晰,增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得現代企業制度。
2,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
3, 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 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
4,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通過合法經營和誠實勞動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證,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其他次重點:
一: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p138-139
答:我國原有的經濟體制是在5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弊端表現在:
1,政企職責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得過多過死;
2,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的作用;
3,分配中存在著嚴重的平均主義現象;
4,經濟形勢和經營方式單一化。這就造成了企業缺乏應有的自主權,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企業和職工都缺乏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本來應該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共性。(p145)
答:1,經濟關系市場化。所有經濟活動主題都通過市場發生聯系,一切經濟活動都直接或間接的出于市場關系之中,全部生產要素都進入市場,市場機制是推動生產要素流動和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運行機制。
2,企業行為自主化。所有企業都具有進行商品生產經營所擁有的全部權利,從而自覺地面吸納港,自主地開展市場經營活動。
3,宏觀調控間接化。政府部門不直接干預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具體事務,而是通過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等癥曾和各種經濟杠桿,按既定的社會目標,調節,規范和影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并彌補市場缺陷,保證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
4,經營管理法制化。一切經濟活動方式和關系都以法律形式來規范,所有經營活動都按照一套法規體系來進行,整個經濟運行有一個比較健全和科學的法制基礎。
5,保證制度社會化。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的支持和保證體系,市場競爭的規則要求對市場競爭的失敗者和需要照顧的老弱病殘者給予社會保證,這種保證制度不是企業的或單位的,俄日應該是社會化的。
三:市場經濟中企業的特征(p147)
答:1,企業直接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
2,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潤。企業作為一種營利性機構,獲取利潤是其生存的條件,利潤的多少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
3,企業必須進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企業在利潤的動機下,實行獨立核算,力爭以盡可能少的人力,無力,和財力的投入,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
4,企業擁有自主的經營權。企業作為一個經濟實體,必須擁有獨立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包括經營決策權,產品生產和銷售權,人事權和利益分配權等。
5,企業是納稅單位。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組成部分,有繳納稅收的義務,必須照章向國家納稅。
四:價格機制功能p152
答:健全市場機制,建立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中的基本機制,他又傳遞信息,調節供求,刺激生產,調節收入的功能。逐步建立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形成機制。
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瞎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手段p156-159
答:在實惠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主要有經濟計劃,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1,經濟計劃,是由國家統一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是國家從宏觀上引導和調控經濟運行的基本依據,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2,經濟手段,是國家通過調節經濟變量來影響微觀經濟行為,并使支付和宏觀經濟發展目標的一切措施的總和。經濟手段是通過具體的經濟政策來實施的。最主要的經濟政策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價格政策、匯率政策等等。政府在確定了一定時期的經濟發展目標以后,要選擇相應的經濟杠桿來具體實施相應的經濟政策。經濟杠桿使之于商品,價值和貨幣以及物質利益相聯系的范疇,包括價格、稅率、匯率、利率、工資等等。此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還包括產業政策,區域發展政策,投資政策,價格政策等等。
3,法律手段,指政府運用經濟法律規范調整經濟的統稱。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經濟立法,經濟執法,法律監督。
4,必要的行政手段,通過國家機關實施的,以行政方式來調控經濟運行的方法。宏觀經濟調控的各種手段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又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正是由于單一手段在其功能上的局限性,才是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成為必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六: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p156-157
答:保持經濟總量平衡,即保持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是宏觀經濟調控的基本目標。1,促進經濟增長;
2,增加就業
3,穩定物價
4,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七:十六大報告中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p161
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已經發生了很大轉變。但傳統體制的影響依然存在,轉變政府職能仍然是當前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任務。具體來說主要表現:
1,實現政企分開,即政府和企業的職責分開,政府形式國有資產管理者和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者等職能,企業作為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有獨立的生產經營權。這是政府職能轉的關鍵。
2,奮力政府社會經濟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進行國有資產的基礎管理工作,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狀況進行監督,制定和執行過有過喲資產經營,管理的法律法規。
3,按照精簡,統一,較能的原則,對政府機構進行改革以適應政企分開和政府國有資產所有權與宏觀經濟調控權分離的需要。同時,按市場經濟要求精簡機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政府職能:1,經濟調節;2,市場監管;3,社會管理;4,公共服務。
第七章
重點:
一:為何按照公有制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并存?p166考過
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決定分配結構。
2,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也決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樣化。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
4,市場經濟中還需要有風險收入,以及通過社會保障獲得的收入等等。
二:公有制經濟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以及生產要素市場的發展,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p167
答:1,市場經濟是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手段的,一切生產要素都要通過市場來配置,一切生產要素的使用都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進行有償使用。
2,承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合法性,才能鼓勵生產要素有效,合理的流動,得到優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包括資本,勞動力,土地,技術和信息等。
2,生產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種生產要素,應該取得相應的收入。
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依據p169-170
答:1,堅持按勞動分配原則,必然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2,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多種分配方式,必然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3,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4,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是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5,城市和農村,不同經濟發展地區之間的不平衡和不同產業之間的發展差別,也會導致人們之間收入不同。
四:**先富和共富的含義和關系p173
答:含義:鄧小平的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思想實際上包含三層含義:1,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從理論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義和社會主義混同起來的錯誤觀念和政策;
2,先富起來的手段是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不能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
3,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共同富裕, 先富要帶動后富,不搞兩極分化。
關系:先富和共富是目標和手段、目的和途徑的關系,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
五:**規范收入分配的具體措施p175
答:1,依法保護合法收入。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保護人們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所獲得的一切收入。
2,取締非法收入。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同一切腐敗行為作斗爭,對以非法手段謀取利益的,必然堅決取締,并依法嚴加懲處。
3,整頓不合理收入。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從根本上消除生產不合理收入的因素。
4,調節過高收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分配一方面體現在微觀上分配機會的公平,另一方面體現在宏觀上分配結果的公平。這就需要調節過高收入。調節過高收入的手段主要是稅收,目前主要是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并追北開政治摻水,贈與稅等稅種。
5,還要通過社會保證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以保證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以滿足。
六:社會保障的功能p177
答:a.社會主義保障由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等方面組成。社會保險是核心。社會保障的功能:
1,社會穩定功能。社會保障對于社會穩定有極大的作用。它通過調節社會成員的收入差別,保證公民基本生活需要,從而緩解社會矛盾,避免社會震蕩。世界各國都把社會保障看成是一種有效的“社會減震器”。
2,市場運行的保障功能。如果沒有社會保障,市場競爭中的消極后果會使社會問題增多,不利于市場機制有效發揮作用。特別是對安市場要求進行生產經營,包括進行員工的調整,是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
3,勞動力再生產功能。社會保障通過多方面作用為勞動力再生產提供物質保障;通過對勞動者收入的保障和醫療保險,是勞動者的勞動能力獲得恢復和再生產;通過對事業和生活困難者提供生活保障,保護這部分勞動力,為其再就業創造條件;通過對勞動者家屬后代的保障,為新一代勞動力培養提供物質保證等等。
4,經濟調節功能。社會保證作為政府和社會支出的一部分,能起到一定的經濟調節作用。當經濟增嘗試,勞動者收入增加,事業減少,社會保障指出減少,有利于減輕需求壓力,抑制經濟過熱;反之,當經濟不景氣時,社會保障支出增加,會刺激社會有效需求相應增加,推動經濟增長。
七:**完善社會保障的必要性p178-180
答:a.社會保證,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和再分配,對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人們的基本生活全力給予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作為一種體系或一種制度,社會保障由社會求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等方面組成。
b.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依然是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的迫切需要:
1,是應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需要。
2,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搞活國有經濟的需要。
3,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4,減輕國家和企業的負擔,緩解建設資金不足,調整消費結構的需要。
5,發展農村經濟,維護廣大農民利益的需要。
6,通過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調整由于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收入差距,從而緩解人們之間利益調整所引起的社會矛盾,弱化改革風險,減輕社會震蕩。因此,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我國改革和發展的基礎性配套工程。
其他次重點:
一:p174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原則。
二:p180我國社會保證制度改革的目標
答:改革目標:是建立起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以及社會互助,社區服務和個人儲蓄相結合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八章***
重點:
一:**怎么理解“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于社會主義的現代化p183-184
答:鄧小平提出的“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論斷,科學的支出了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系。
1,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社會主義的是一生產資料公有制占主體地位為基礎的,它反映在政治上就必然要求人們群眾校友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社會事務的民主權力。因此,民主是社會主制度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外在于社會主義的東西。
2,建設社會民主政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現代化”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單純經濟范疇,而是一個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現代在內的龐大系統工程,其中經濟,政治,文化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主要內容。中國共產到提出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是富強,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現代化的主要內容。這三個方面是個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僅僅理解為經濟建設,是皮那面的,完整意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應當是經濟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協調推進的,以實現經濟現代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現代化為目標。
3,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之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政治保證和支持。只有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才能正確的集中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是各項事業發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強人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充分發揮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保證所創造的成果真正屬于人民,才能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保證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民主具體內容p187-189( 四方面)
答: 1:國體: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成為我國的國體。p188
2,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p192
3:政黨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p194
4:民族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p195-196
具體:
1:人民民主專政的具體表現:一,人民民主專政是以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委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國家政權;二,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民主,新型專政的國家政權,對絕大多數人實行民主而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三,人民民專政征的國家政權在過渡時期擔負著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又承擔著保衛社會主義制度,領導和組織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這樣的政權實質上只能是無產階級政權。
2:國家權力機關實行議行合一。
鄧小平講總的效率,這方面我是我們的優越性。
3: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體現我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點:
第一,堅持共產黨領導。是我國多黨合作的核心,是一項不可動搖的政治原則。
第二,多黨長期合作。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培之間沒有在朝在野之分。民主黨派是與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是參政黨。合作是長期的合作。
第三,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即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第四,具有憲法保障。
4:實行民族自治制度的必要性。意義。是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決定的。
必要性:第一,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第二,中國各民族的發展在地區上市互相交錯的,早已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
第三,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一個用以的多民族國家,實行互相幫助,共同繁榮。
意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各少數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利;有利于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充分發揮各民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與進步;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穩定和統一,低于國內外敵對勢力的顛覆和破壞。當前,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民族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為什么需進行政治體制改革(考過p198-199記三句話)
答:第一,我國政治體制本身存在著弊端。
第二,政治體制改革是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
第三,政治體制改革,也是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
四: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p204-205(考過)
答:第一,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有利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第五,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其他次重點:
一:p184社會主義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二:人民民主專政的根本:國體政體
基本:政黨民族
三:我們政治體制改革總的目標:p200
答: 第一,鞏固社會主義制度
第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第三,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
四:政治體制改革的原則p202
答:第一,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第二,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
第三,必須分步驟,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
五:法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
六:社會主義法制的主要內容和要求p206考過
第一,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必須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我國憲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是由國家權力機關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是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是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的基礎。
第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必須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按照中共十五大的要求,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立法工作十分艱巨,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三,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必須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
第九章
重點:
一**為什么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p216-217
答:兩手抓的方針中,關鍵是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實質是協調兩個文明建設的關系。
第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相輔相成和互相促進。沒有經濟的發展,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就失去了物質基礎;沒有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進步,物質文明建設就會失去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一個長期的歷史性課題。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中哦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根本任務p219
答:指導思想: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哦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之以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總的指導思想,最重要的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理論。
根本任務: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三:思想道德建設根本內容和地位p220
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決定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
地位:思想道德建設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所要解決的是在全民族,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問題,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
四:社會主義教育科學文化的內容和地位p228
答:1,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要解決的是提高整個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和現代化建設的智力支持問題。教育發達,科學長鳴,文化繁榮,既是物質文化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
2,教育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教育擔負著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培養專門人才的重要任務,以一個民族發展和振興的最根本的事業。教育是現代科技發展的智力基礎。
3,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決定因素。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證,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
4,文化的繁榮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繁榮學術和文藝,要貫徹“二為”方向,“雙百”方針,既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五:精神文明重在建設
其他次重點:
一:p221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堅持安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引導人們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p221-222
理想,使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使人們政治立場和人生觀,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上的表現。
道德,使用一條街人與人之間包括個人與集體,社會之間關系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
道德區分為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黨的兩個大層次。
三: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關系p222
答: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本質上是統一的。社會主義黨的建設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
四: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的重點是:誠實,守信。
五:為什么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p229
答: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決定性因素。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美現代科學技術,就不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度發展,也就不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展。在當今世界,科學越來越成為推動歷史進步的革命力量,成為代表一個民族文敏水平的重要標志。世界各國在競爭中的成敗,很大程度是取決于科學技術上的高下。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十五支威名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證,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科學技術在提高人民思想道德水平,民主法制觀念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學當然包羅社會科學”。社會科學具有與自然科學永登的重要性。科學能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肅清封建殘余思想,擺脫宗教迷信的束縛,促進人們更新觀念,改變陳規陋習等。
第十章
重點:
一:對國際形勢的新判斷(四方面)
答:1,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的。
2**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
首先,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南北問題是核心問題。還有其他的許多問題,但都不想這兩個問題關系全局,帶有全球性,戰略性的意義。這是因為和平與發展問題不僅反映了世界形勢發展的大趨勢,而且還反映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迫切希望。
其次,和平問題,是指在較長時期內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的問題,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和制止局部戰爭的問題。
最后,發展問題首先是發展中國家的問題,而且是整個世界的發展問題。
3,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和平和發展的主要障礙。
由于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作祟,“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
4,世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內容p239-241(大題沒考過,曾考過小題)
答:概括為兩方面:
1,獨立自主。是指國家的主權是獨立的,不允許任何外來的干涉與侵犯,每個國家都有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獨立地,自護堤處理本國對內對愛的一切事物。
(1)堅持把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2)真正的不結盟。
(3)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2,維護和平。
(1)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在處理國家之間關系中,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
(2)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國與國之間存在的分歧和爭端
(3)建立國際張志經濟新秩序。
三:為什么說“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
兩方面:1。p243歷史總結 2。p244我國國情出發
答:1。“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這時生產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市場品經濟,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歷史的教訓一再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2。從我國實際情況看,資源相對不足,資金嚴重缺乏,科學技術落后,管理知識和經驗不足,也迫切需要擴大國際經濟,技術交流,引進資金,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發展對外貿易,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四:鄧小平提出我國必須實行對外開放的主要原因p244
答:第一,是對當代世界經濟,科技發展和國際形勢發展敏銳觀察的結果。
第二,是對中國長期停滯落后的歷史教訓深刻總結的結果
第三,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
其他次重點:
一: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關系p249
答: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統一。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的,在本質上是統一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本國經濟是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和前提;對外開放可以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兩者都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二:我們為什么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p248
答:1,我國是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維護國家的政治,經濟的鼓勵自主權利,決不允許別國干涉。
2,我國是擁有十幾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現代化建設不可能依*別人,必須立足于依*本國人民的力量。
3,強調自力更生,可以調動全國人民的積極性,迫使我們奮發努力。振奮起整個國家奮發圖強的精神,把人民團結起來繆比較容易克服面臨的各種困難
4,取得外援要付出代價,放棄自力更生,就會喪失獨立自主的權利。
三:經濟特區的作用p252
答: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是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
我國的特區姓“社”不姓“資”。
1,使這些地區的經濟得到迅猛發展,建立起開放型經濟,初步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很好的發揮了四個“窗口”的作用。
3,對內地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產生了重要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4,經濟特區區進行的市場取向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和臺所,推動了在全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
四: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形式
答:1,對外貿易
2,對外技術交流,引進先進技術。
3,國際資金往來積極利用國外資金。
4,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
5,國際旅游業。
五:對外貿易的作用及其加強措施p254
答:發展對外貿易是擴大對外經濟關系的基礎和主要內容。
1,調節再生產的比例關系,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
2,利用國際分工,節約社會勞動,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益
3,增加外匯收入,擴大國內就業機會
4,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強國家經濟實力
5,活躍和豐富國內市場,改善人民生活。
措施:擴大出口貿易,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檔次,同時適當增加進口,更多地利用國外資源和引進先進技術。堅持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的對外貿易戰略。
第十一章
重點:
一:一國兩制基本內容p266-277
答:含義: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他們作為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1,一國兩制的基礎是一個中國。
2,實行兩種制度。作為國家主體的大陸地區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澳門則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
3,保證臺灣,香港澳門的高度自治和繁榮穩定。
4,實行一國兩制長期不變。
二:一國兩制構想的意義p268-270
答:1,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案,有利于保持港澳臺地區穩定繁榮。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案,既適應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也充分照顧到港澳臺地區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同時也妥善照顧到一些有關國家在這里的投資和其他利益,避免了無力統一和“一國一制”可能造成的不佳后果,因而是一條損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國家統一的最佳方案。
2,一國兩制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的國家學說。
3,一國兩制構想是對和平共處原則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4,一國兩制為解決國際爭端和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新的范例。
其他次重點:
一:香港回歸的意義p274-275
答:1997年7月一日,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日子。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關注下,150年之后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懷抱。香港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國恥,標志“一國兩制”構想的重大成功,標志著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買了重要一步,標志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和進步事業做出了新的貢獻。
二:臺灣統一的必要性
答:首先這是一個民族問題,民族感情問題。凡是中華民族子孫,都希望中國能統一,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臺灣不同大陸統一,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不知道哪天就被別人拿去了。第三點,我們采取“一國兩制”的方式解決統一問題。大陸搞社會主義,臺灣搞它的資本主義。這對臺灣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不會改變,臺灣人民沒有損失。
(1)臺灣問題不同于香港,澳門問題,后者是歷史上殖民主義侵略中國遺留下來的問題,是屬于中國和英國,葡萄牙之間的問題。臺灣問題是國內戰爭遺留下來的問題,其本質是中國的內政問題,由中國人自己來解決,不容許外國干涉。
(2)雙方盡快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概括為“三通”)
(3)鄧六條:一,臺灣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和平統一已成為國共兩黨的共同語言,
二,不贊成臺灣“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兩個中國。
三,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四,祖國統一后,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司法獨立,終審權不許到北京;臺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致使不能對大陸構成威脅;大陸部派駐臺,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臺灣得當,正,軍等系統,由臺灣自己來管;中央政府還要給臺灣留出名額。
五,和平統一不是大陸把臺灣吃掉,但干也不是臺灣把大陸吃掉,所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不現實。
六,建議舉行兩黨平等會談,而不提中央與地方談判,但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
三:特別行政區的權利p267
答:特別行政區不同于中國內地其他省、市、自治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利。特別行政區處在外交和國防方面服從中央政府外,擁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何種很權;特別行政區可以實行單獨的財政預算,中央政府不征稅;中央政府不干預特別行政區的內部事務;特別行政區人民的各種合法權益,以及外國人和僑胞在此地的私人投資等,絕予以法律保護;臺灣特別行政區還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中央政府不派軍隊到臺灣去。
四:作為“一國兩制”構想之延伸的“擱置主權,共同開發”的新思路,是鄧小平對世界和平的有一個重要貢獻。
第十二章
重點:
一:為何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答:(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領導地位,是由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決定的,是經過長期歷史實踐考驗形成的。
(2)在當代中國,堅持,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根本前提和保證。(因為,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才能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保證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進步;才能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創造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社會環境; 才能正確處理各種復雜的社會矛盾,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有效的組織和領導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二:**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
答:(1)更加適合新時期,新任務的需要。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怎樣改善黨的領導,這個重大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不好好間就這個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堅持不了黨的領導,提高不了黨的威信。
(2)正確認識和理解支持,加強黨的領導與改善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關系。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勝利前進的根本保證。
(3)社會主義建設現代化新時期,黨和國家正子啊經歷著深刻而偉大的歷史轉變,要求黨的領導方式,工作方法和領導制度相應地加以改變。
首先,改善黨的領導,要明確神秘黨的領導,當應當怎樣領導。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主要是政治上的領導,保證正確的政治方向。
第二,改善黨的領導,要正確初六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黨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就要實行依法治國,按照法辦事。黨要善于把關于國家重大事務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性成為國家意志。黨要領導人民制定和完備各種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第三,改善黨的領導,要改革,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鄧小平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好的,一定要堅持。同時又看到,在黨和國家現行一些具體制度還存在一些弊端。這就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興利除弊。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目的,總的來講就是要消除官僚主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調動人民和基層單位的積極性。處理好法制和認知的關系,處理好黨和政府的關系。
三:黨的建設是新的偉大工程
答:(1)目標: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恰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是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
(2)解決兩大問題:第一,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第二,不斷提高黨的拒腐防變,抵御風險的能力。
(3)加強三方面建設:第一,加強黨的思想建設。
第二,加強黨的組織建設。
第三,加強黨的作風建設。
(4)發揮三大優勢:第一,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
第二,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
第三,充分發揮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
四:反對腐敗的意義
答:(1)腐敗從本質上說是剝削制度,剝削階級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同腐敗現象根本不相容的。改革開放以來,一些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由其歷史和現實的多方面的原因。它不是黨和社會主義制度帶來的,也不是改革開放政策所允許的,但有其不容忽視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是異常復雜,艱巨,長期的斗爭。
(2)腐敗現象是切入黨和國家機關健康肌體的病毒。如果我們掉以輕心,任其泛濫,就會葬送我們的黨,葬送人民的政權,葬送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鄧小平說,不堅決剎住腐敗這股風,黨和國家必定要發生“改變面貌”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
(3)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嚴重影響黨群關系,干擾改革開放和鮮花建設的順利進行。如夠有效整治腐敗,當酒會上是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就會走向自我毀滅。因此,反對腐敗是關系黨和國家勝訴存亡的嚴重政治斗爭。
(4)當前,反腐敗斗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我們必須緊密結合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繼承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不失時機地加大反腐敗力度。總之,必須長期堅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政治腐敗的重要方針,在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
其他次重點:
一: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二:黨的三大作風: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要在新的形勢下結合新的實踐繼續發讓廣大。
三:**為何廣大農民是我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中人數最多的依*力量。
答: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安定, 國家昌盛的基礎。我國國情,決定了廣大農民不但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力軍,而且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中人數最多的依*力量。依*廣大農民民意不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聯系到國家發展的大局。
四:知識分子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承擔重大歷史責任。
答:知識分子是我國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的一部分,使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和教育科學文化工作的主要承擔著,使科教興國的主力軍,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承擔著重大的歷史責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依*力量。
知識分子特別是廣大科技人員是科學技術的載體,使經濟增長點上的主要支撐因素,他們的創造性勞動,對加快我國現代化的實現有著特殊重要的作用。知識分子作為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繼承者河傳播者,作為“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優秀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解決民族問題的原則: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解決我國民族問題基本政策: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六:社會主義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四大功能:
團結的功能,溝通的功能,協調的功能,自我教育的功能。
它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基礎上的,使社會主義性質的統一戰線。
七:依據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我國宗教的實際情況,中國共產黨確定了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這一長期的基本政策,再入憲法。
一方面強調保護信教自由,同時也強調保護不信教自由;敲破信教的人不信教或強迫不信教的人信教,都是對宗教信仰自由權的侵犯。
八:人民政協是中醫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作為自己的主要職能。
(1)政治協商,主要是對國家的大政方針,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項,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協商。
(2)民主監督,主要是對國家的憲法和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
(3)參政議政。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中國傳統的藝術審美
1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俄羅斯小說文體論復習資料七
11-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美育的內涵
09-2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經驗理論的歷史回顧
09-182023年4月浙江自考《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串講資料四
03-1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實驗設計串講資料第三章
10-2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發生的特殊標志
09-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語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
1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復習筆記: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