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隋代文學與初唐詩歌
第一節 隋代文學
1.識記:隋代文學作者的兩個組成部分。
一是北齊、北周舊臣,如盧思道、楊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陳入隋的文人,如江總、許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識記:盧思道及其代表作品《從軍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以“思婦-征夫”為內容結構的南朝歌行體。
理解:盧思道《從軍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的藝術特點。
《從軍行》將描寫的重心轉到了“征夫”身上,以關塞生活為背景,抒寫北地邊塞生活的真實感受,多貞剛之氣,有蒼勁骨力,體現了北方詩人重氣質的特長。
3.識記:楊素及其《出塞》詩。
楊素,是隋朝的開國重臣,行伍出身,親歷征戰,對邊塞風霜行役的軍旅生活體驗尤深,于詩中表現得亦更為真切。代表作《出塞》(漢虜未和親,憂國不憂身)。
《出塞》平實的敘說中,流動著粗獷深沉的悲涼情思,真摯而濃烈,有一種北歌的慷慨嗚咽之音。這是楊素詩的一貫風格。
簡單運用:北方文人的詩風變化,文采和情調融合了南朝風格,在表現手法上受南朝文學的影響。
北方文人在學習南朝文學的表現手法時,詩風常發生變化。如盧思道的《美女篇》著意描寫女性的體態服飾和媚眼纖腰。薛道衡《昔昔鹽》(佳句: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所寫乃南朝詩常見的閨怨題材,清辭麗句,委婉細膩,情調和趣味偏于齊梁風格。
綜合運用:隋代文學的過渡性質,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詩風發展,南北文學相互影響,隋朝文學仍然呈現出合而不同的過渡性質。
在隋文帝時代,北、南兩種詩風是同時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創作中體現出來。到隋煬帝時,身邊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學就向重文采的南朝詩風方面發展了。如虞世基所作應制詩,著意于詞采的華美和對仗的工整,純粹詩為作詩而作詩。這使文學創作由抒情轉向娛樂,轉向詠物和詠宮廷生活瑣事,很快就走向了貴族文學的末路。終隋一朝,南、北文學的合流僅限于詩風的相互影響,呈現出明顯的合而不同的過渡性質。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一)》復習筆記(27)
06-29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2023年4月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
04-14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的教育思想
12-1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人際關系心理學復習筆記:認知失調理論的應用
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