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閩粵沿海的人,一定迷戀那里的綠。多年前我在廈門大學讀書,常常越過山坡到海里逐浪。對面朦朦朧朧的小島是大擔。海面像個碩大音箱,風順時,國民黨的廣播麻麻地傳過來。路邊有一叢叢青翠的樹,樹葉實如鴨舌,光潔如洗,烈日里常在它的疏影下納涼,或采幾簇頂在頭上,卻一直沒留意它的芳名。年前回母校,才聽朋友見告:那是臺灣相思。
我在香港也見到過很多這樣的樹。它靠海生長,嫩黃的葉子高高地翹起,在山坡上臨風裊娜。西北風吹到南國的時候,才見它吐出一串串的小黃花。一位臺籍青年朋友告訴我,它原是臺灣之特有。多少年前,東風為媒,把臺灣相思樹種吹越海峽到了閩南沿海,從此落地生根,隨風繁殖。閩臺民間在戰火離亂的年月,常常托物寄情,互相寄送,誓言相思,生死不忘。
當北國瑞雪初降的時候,香港秋風秋雨。從臺海海峽彼岸傳來訊號: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將有成群結隊的臺胞,經香港走上回故鄉之路。整整兩天,我坐在尖沙咀中旅社的臺胞接待室,認識了一副副陌生而又似曾相識的面孔,希望從這些風雨兼程的歸鄉客身上發現點什么。
38 X 365=?
某天夜幕初落,我遇見一位匆匆從啟德機場趕來的老人。透過陌生生的眼神,我發現他的瞳孔仍像燃燒著一堆火。當他巍巍顫顫的手扎取出證件時,我的眼睛一亮:那因多少次折疊而磨損的信紙里,竟然夾著一束相思樹葉!
那暌別40年的相思淚,也曾滴落在這枯黃的樹葉上么?
沒有人統計過臺灣有多少原籍大陸的退伍軍人。手頭有個資料說:33年來臺灣已發出75萬張“授田證”給退伍的“榮民”。這數十萬人中,部分因老病死,健在的仍占多數。這幾年,好些人冒著坐牢的危險,輾轉萬里回故鄉探親。在島內,有人穿上寫著“想家”大字的襯衣沿街訴說:有人銀幕日游大陸河山淚雨漣漣,有人在難以排解的思鄉思親中自盡。
38年的風雨滄桑,天若有情天亦老!往昔少艾,如今垂垂老矣!在香港中旅社這間小小的屋子里,我遇見的鄉親是回鄉心情最迫切的一群。
他,張先生,這個湘西吊腳樓出來的人,長得壯壯實實。18歲被抓兵時,母親正在病中。他一去臺灣38載,從軍中汰退,沒有謀生技能,在小廠里打雜工,在高雄街頭為人擦皮鞋,能賺幾個臺幣?至今仍是響當當的光棍漢。想成家嗎?年輕的時候沒錢,年老了,哪個女子敢把終身托給這樣的老兵?
張先生對我說:“就算我自己被嫁到臺灣去,一嫁就是38年,這回是回娘家。”我趕緊對他說:“你回娘的家。”
或許久居高雄孤冷的逆旅樓頭,獨對殘燈太久太久,他的眼神閃過一叢暖意,我的話竟引來他聲淚俱下的敘述。
小時候家里很窮。他命里不好。在家鄉的農舍里,母親緊抱著眼眶潰爛的嬰兒,整夜啼哭令她不安。看不起醫生,鄰人告訴她用鹽水或許能治好。母親不忍心用家里僅有的粗布去擦試孩子嫩弱的皮膚,就用舌尖一分分舔治嬰兒的眼眶。孩子終于睜開了明亮的雙眼,母親張著久被鹽水與濃血腐蝕而潰瘍的口腔,咿呀著一個個向鄰居傾吐著自己的喜悅!這情景,也就成了漂泊游子永久的記憶。
淚水從他蒼老的眼眶里滲出來。我不忍心再問下去。中國的母親,偉大的母性!可知你們各自怎樣度過這么多年月?38個中秋夜,張先生都在自己簡陋的居所備上小菜獨酌,桌面上為母親留下一雙空碗和筷子,對皎皎空中孤月輪,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自言識字不多,從衣袋里摸出一支筆,伸開粗糙的左手歪歪斜斜寫出個式子讓我看:
38 X 365=?
朋友,你可知道這個式子的含義?在張先生的內心深處,家,從來就是渺不可及的幻想,如今,一下子變得近在咫尺了。
兩位出家人
前來辦手續的臺灣同胞,表情各異,各想各的心事。有的早已跟親人商量好重逢的日子,有的要回去看望正做手術的兒子,但彼此牽動的是同一根情弦:趕快回家!
沒想到在這里遇見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人。他50多歲的年紀,一口粗重的東北口音,穿一雙布巾鞋,在這衣香鬢影的人群中很引人注目。
他不茍言笑。一番對答,我始知他法號慧真,是臺灣一家寺廟的和尚。他也曾是阿兵哥,后來過人空門,一心念經,不問世事,臺灣要開放大陸探親了,寺里住持決定派人協助,慧真主動要求到香港來,協助那些平時極少出寺門的“難兄難弟”,為他們帶帶路,跑跑腿。他熟門熟路,已是這里的常客了。
不久又進來一位年輕僧人,風塵仆仆。一開口,才知是個尼姑。她幫助一位老人辦手續,一僧一尼兩個出家人隨便交談起來,彼此詢問是臺灣哪個廟的。原來他們互不相識,為了“普渡眾生”,竟在香港不期而遇。
尼姑的健談出乎我意料。一問,知她是臺灣大學的畢業生。出家十幾年了。她那個廟在臺灣是個大廟,有 1000多出家人,全世界好幾個地方有分廟,平常聯絡用的是電傳機。
我正想問她臺灣何以出家人這么多,卻聽她侃侃說道:“我們出家人也不愿當井底蛙。大陸寺廟和佛學院的情況我們知道很多c師兄弟有去過峨眉山和廈門南普陀的。大陸那么多名山大川、天下名剎叫我們好羨慕。我們中學第一節地理課,老師就叫我們填大陸地圖,可是大陸是什么樣子呢?至今不清楚。”
何不去親眼看看?她說等幫完99個人歸鄉,一定去。
看來,出家人也并非不食人間煙火。也許,他們每人都有人生的重大變故和傷心舊事,但并非萬念俱灰。兩岸親人隔絕幾十年,這亙古未遇的塵世悲劇,感動得連廟里和尚尼姑都下山來!
夢 中 大 陸
50多歲的方先生帶著他的年輕妻子一進門檻,我首先留意到他那頭白的頭發。他,山西人,妻子是臺灣出生。從裝束看,頗有點像“夫妻雙雙把家還”。
“我現在還無親可探,我來只是想打聽一下,能否找到失散40年的叔叔。”
他是個商人,這幾年生意雖好,卻有一樁未了的心愿:找叔叔,這是他在大陸唯一的親人。當周圍人一個個為找到失散親人雀躍時,方先生心里益發焦慮。
“請問沒有找到叔叔前,你會到大陸觀光嗎?”
“我完全有條件去,但是找到親人前我不會去。光到故鄉旅游有什么意思?我要探親。”
他的妻子每口都跟著他。她,喝臺灣的泉水長大,從來不知道遙遠的大陸是什么樣子。當她決定嫁給一個舉目無親的外省人時,父母曾經反對。她祖上是從漳州去臺,但丈夫的源頭在哪里?那一脈相承的歸宗觀念已是根深蒂固。隨著兒女的出生,她擔心下一代要斷了根,臺灣人看重的族譜,不知要如何書寫。
他父母早逝。唯一的資料是老家山西臨汾城外東門,叔叔曾任國民黨軍醫,1949年南京一別,各奔東西。
我建議他給當地政府寫信詢問,并答應為他在內地報刊登一個啟事。他欣慰了。
兩岸都是家
九龍機場的候機室里,天天擠滿匆匆趕路的人。有的飛內地,有的回臺灣,38年物事變化,感受困人而異。
王先生的一段心路歷程:
“像我這樣年齡的人,還能看到白發皤然的老母是幸運,今生今世不能夠留下來奉養她,又不能接走她,流一場眼淚再回臺灣也心甘!”
“回到家鄉,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問候,30多年不見,大家好像是一下子老了幾十歲。臨走時那個難忘的夜晚,兄弟們聊天到三點。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約莫過了一個鐘頭,起床上洗手間,經過廚房時聽到里頭有動靜,一靠近聲音就沒有了。再回睡房似乎又聽到了響聲。迷迷糊糊睡著了,第二天起來才發現,桌上有一盤熱騰騰的餃子。原來我妹妹和弟姐們為了讓我吃得飽飽的上路,好不容易等我們弟兄們上床后,才偷偷到廚房里剁餡、包餃子,一直忙到天亮。一邊兒趕著弄,一邊擔心吵醒我,怕我知道了會阻止她們。近40年的鄉愁換回這些細心的動作,已經夠了。”
于微深處發現的真情,真是千金難買!在張先生的心中,則產生一種超越一切的力量:
“在這有生之年,只要我的腿還跑得動,我要不停地來去,因為海峽兩岸都是我的家,假如跑斷了腿是我此生的命運,我也認了,也總比作一輩子孤魂野鬼好些!”
當我隨幾位歸鄉客過羅湖到貴陽去時,列車奔馳在風景如畫的九龍半島上,我又看見了那一叢叢臨風婀娜的相思樹。臺灣相思,多美的名字!一張張新認識的面孔和熟悉的相思樹,在我腦中交相在印。地球上的植物當初衍生繁殖時,本無名字,人類把自己悲歡離合的故事賦予它,才使草木有情。斜風細雨打在它的樹桿枝葉上,我想起了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字眼——親情。親情是什么呢?當你們在一起的時候,它是歡樂;當你們分離的時候,它是輾轉,是夢,是淚,是杜鵑啼血!它是“多么熟悉的聲音”,它”從來不需要想起”,但“永遠也不會忘記!”
遠方的親人,你聽到了么?
(1987年11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自學提示
(1)這篇通訊通過記敘一群歸鄉心切的臺胞真實感人的典型事例,突出了血濃于水,兩岸一家的骨肉親情。
(2)通訊主題鮮明深刻,感情熾烈充沛,這與它精心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是分不開的。具體說明此文圍繞一個“情” 字,選材煉意的特點。
(3)通訊將人、事、景、理、情自然供合在一起,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強烈共鳴。結合文中“相思樹”的反復出現,重點分析通訊中托物寄情的散文筆法對烘托氣氛、開拓意境所產生的作用。
(4)及時捕捉富有人情味的細節,是此文寫作特色之一。體會“38 X 365”這個算式所蘊含的意義。
(5)把握通訊起筆自然、結句意味深長的結構特點。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John Keats
12-09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學串講筆記:感覺的整合
03-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區域地理環境與文化的多元融合
12-0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一)》復習筆記(27)
06-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新聞作品研究復習資料:華陽礁上補給忙
02-04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知識點-茅盾
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