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自考復習資料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獲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二、決定文學創作的基本因素
1. 個體性精神需求的產物。
2. 社會需求的產物。
3. 又與無意識心理因素有緊密聯系。
三、作家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1. 文化修養。文化知識、人格修養、特殊愛好。
2. 獨特氣質。常處于激情狀態、敏銳的觀察力、對語言超常敏感。
四、作為創作主體的人,有哪些特點?
1. 暫時放棄現實功利性關注。
2. 想像力被充分調動起來。
3. 向創作對象投注強烈的感情。
五、什么是文學創作客體?
1. 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加工改造的對象。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社會生活。
2. 以往的看法:客體是主觀情感;是客觀自然事物;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人類的深層心理;四種看法都不全面。
六、為什么說文學創作的客體只能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社會生活?
1. 文學是人學,離不開人的喜怒哀樂與生活情景。
2. 文學的客體是作為整體的社會生活。
3. 文學的客體是具有特征性的社會生活。
4. 文學的客體是具有審美意義的社會生活。
5. 文學的客體有時是似乎與社會無關的自然,但實際也屬于社會生活。
七、什么是文學創作過程中的主客體雙向建構關系?
1. 情景交融,心目相取。
2. 主體是客體的主體,客體是主體的客體。作家感受是客體給予的;客體不等于客觀存在。
八、藝術直覺與認知直覺有何異同?
1. 兩者都是直覺,具有直接性,無意識性、創造性。
2. 對象不同。(同一對象以不同面目呈現)
3. 藝術直覺帶有主觀性,認知直覺排斥任何主觀色彩。
4. 藝術直覺帶有情感性,認知直覺則沒有或較少。
九、藝術直覺與藝術知覺的異同?
1. 都是藝術創作和欣賞的主體能力,與感性形象分不開。
2. 知覺只停留在感性形象上,而直覺透過表層進入內在蘊意。
十、說明藝術直覺之于文學創作不可或缺的重意義?
1. 直覺與詩情的興起。
2. 直覺與詩歌意象的產生。
3. 直覺與詩歌意境的形成。
4. 直覺與詩歌意象、意境的呈現。
十一、藝術靈感與藝術直覺有區別是什么?
1. 靈感是思維狀態,直覺是思維能力。
2. 直覺有對象性,靈感則沒有。
3. 靈感是隨機性、偶然性,直覺則有一定的穩定性。
4. 兩者的關系也極為密切的。
十二、藝術情感的特征是什么?
1. 自然情感有私人性,藝術情感有共通性。
2. 政治情感有功利性,藝術情感有超越性。
3. 道德情感指向善,藝術情感指向美。
4. 宗教情感將人心靈引向虛無縹緲,藝術情感將人的精神引向自由與和諧。
十三、藝術情感對于文學創作有至關重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1. 情感對認知活動的一般影響。
2. 文學創作與情感的再度體驗。
3. 與文學作品中藝術形象的形成。
十四、藝術想象的特點與類型是什么?
1. 科學想象是純粹的認知活動,藝術想象則是審美活動。
2. 科學想象是發現的過程,藝術想象則是創造的過程。
3. 類型有再現性想象、創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十五、藝術理解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1. 與創作目的。
2. 與選材。
3. 與構思過程。
4. 與主題的深化。
十六、創作動機在創作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1. 影響作家對創作手法與技巧的選擇。
2. 影響文學作品的內容。
3. 影響作品的風格。
十七、創作沖動的特征是什么?
1. 具有主導性的朦朧的情緒體驗。
2. 經這凈化或升華的復雜情感。
3. 具有內指性特征。
十八、創作沖動有哪些心理因素?
1. 原發性心理因素。
2. 繼發性心理因素。
十九、創作沖動的激起有哪些情況?
1. 無意中受到觸發而產生。
2. 自覺尋找觸發。
3. 自已突然冒出來。
二十、創作過程包括哪些環節?
1. 生活材料的儲備與選擇。
2. 藝術構思。
3. 藝術傳達。
4. 修改與潤色。
論述題
一、文學創作中語言的運用要注意哪些問題?
1. 準確性。恰如其分。
2. 透明性。見“能指”知“所指”。
3. 獨創性。陌生化效果。
二、細節真實的重要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1. 是歷史真實與情感真實的基礎。
2. 使作品中的人物和情節顯得像真的一樣。
3. 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文學接受
名詞解釋
文學消費:為滿足自身文化、審美與娛樂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對文學產品加以占有、利用、閱讀或欣賞的活動。
文學生產:作家觀念形態的文學創作與出版家賦予其物質形態的復制出版。
文學傳播:借助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文學信息或文學產品傳遞給文學消費者的過程。
文學接受:指審美范圍內閱讀、欣賞文學作品的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
接受心境:文學接受者在閱讀前與進入閱讀時的自覺或不自覺的基本心理狀態。
期待視野:是接受者在進入接受過程之前已有的對于接受客體的預先估計與期盼。“前理解”的心理狀態。
預備情緒:接受者從現實關注向文學接受躍進的中間環節,受作品基本特質激發而產生的特殊情緒。“前審美”心理。
審美心理結構:接受者原有的文學知識、審美趣味以及閱讀過的作品所構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圖式。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俄羅斯小說文體論復習資料七
11-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串講資料四
03-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語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
12-1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發生的特殊標志
09-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復習筆記: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12-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人力資源管理》復習筆記第四章
06-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二)串講筆記:lesson10-13
0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新聞控制
07-03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文學概論復習筆記六
12-272021年10月自考保險法復習資料:保險的特征
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