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的心理學定義
概念在心理學上指的是反映客觀事物共同特點與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高級認知活動的基本單元,以一個符號,就是詞的形式來表現。包括在每個概念下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共同的屬性或特性,比如"筆"雖然多種多樣,但都是書寫工具。
每個概念都包含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內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圍。例如,"脊椎動物"這個概念的內涵是有生命、有脊椎,外延則包括一切有脊椎的動物。概念的內涵增加,它的外延就小了。
心理學通常以人們掌握概念的途徑不同將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學概念。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學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個人的積累過程中形成的,因此這類概念的內涵中有時包含著非本質特性,而忽略了本質特性。例如有些兒童認為鳥是"會飛的動物",把蜜蜂、蒼蠅都看成鳥,而不同意雞、鴨也是鳥。科學概念也叫明確概念,是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經過假設和檢驗逐漸形成的,對于個人則主要是在學習條件下獲得的。因此,科學概念的確切內涵可以用言語進行科學的解釋。當然,科學概念的內涵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以及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化,概念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級,如"貓"是一個概念,"哺乳動物"、"動物"、"生物"也是概念,但這些概念處于不同的層次上,"動物"在概念層次上比"生物"低,比"哺乳動物"高。
二、概念形成過程的研究
概念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從個人的角度看,概念形成是指個體學會概念的過程,即把具有共同特征的東西歸在一組,把有不同特征的東西放在不同組別之中,再把這些組和不同的名稱聯系起來的過程。這個過程受很多因素影響,難以進行實驗研究。因此,心理學家常用"人工概念"的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
(一)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
人工概念是人為的、在程序上模擬的概念,這種方法是赫爾(C.C.Hull)于1920年首創。研究發現,概念形成過程是從許多具體事例中歸納和發現共同因素的過程,而且受到反饋的影響。自赫爾之后,許多心理學家利用人工概念探討了概念形成的一些規律。最著名的為布魯納等人(Bruner,Goodnow&Austin,1956)的實驗研究,他們提出了概念形成的假設檢驗模型。這一模型認為,概念形成的過程是一個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的過程,被試者通過對所給剌激材料的分析與綜合,并依據自己的知識,首先提出一個與目標相一致的假設。然后再根據主試者的反饋和對新材料的分析,檢驗和修正所提出的假設,最終形成概念。其基本模式可以概括為:假設--檢驗--再假設--再檢驗--直到成功。這一模型以后得到了許多學者研究的證明。
一個人工概念形成的實驗:
條件:假定dax一詞表示一個概念,現給你列出如下幾個條件,請你通過推理找出它的含義。
(1)dax可能是一個大而發亮而紅的正方形。
(2)dax可能是一個大而不發亮而紅的正方形。
(3)dax不可能是一個小而不發亮而紅的正方形。
(4)dax不可能是一個小而發亮而紅的正方形。
(5)dax可能是一個大而不發亮而藍的正方形。
問題:dax指的是什么?
最好的答案應該是:dax是一個大的正方形。
由于人工概念帶有很大的人為性質,因此,有人指出不能把它的研究成果全部應用到人類自然語言概念的形成上,從而又有了概念形成的樣例理論(羅施,1973)。樣例理論認為,自然概念不像人工概念那么確定,頭腦中的自然概念不是一個或幾個關鍵特征,而是對概念樣例的記憶。換句話說,自然概念的形成用不著假設檢驗參與。但是馬丁等人(Martin &Caramazza,1980)對成人所做的臉譜分類實驗否定了該理論。實驗證明,盡管告訴被試,臉譜中沒有哪一個或哪幾個特征可以總是作為分類的決定性依據,被試還是采用了假設檢驗策略,即系統地考察臉譜的各個具體特征并進行分類。
20世紀80年代以后出現的一個新觀點認為,人們記憶中可能存在兩類信息,一類是樣例信息,一類是類別信息。當出現一個刺激,并且需要迅速判斷這個刺激是否屬于某個類別時,就要用到樣例信息;而在嚴格地從邏輯上進行證明時,則需要依靠類別信息概念的定義、關鍵特征以及特征間的相互關系。總之,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關概念形成的檢驗假設理論,無論在自然概念、人工概念和其他精確定義概念那里都能得到支持。
(二)自然語言概念的獲得
人工概念實驗研究得出的一些結論,如假設檢驗和信息反饋等,對于自然語言概念的獲得也是適用的。兒童是通過類比歸納和理解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來獲得概念的。在日常生活中, 兒童開始接觸某個概念時,還不能理解什么是它的本質屬性,而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樣例來理解,由于經常接觸而每次又有些不同,于是頭腦中便形成了一個抽象的"最優"例證。以后他便在生活經驗中依據這個例證來進行類比,提出自己的假設。再經過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不斷反饋,最終就可以從大量的例證中歸納出來一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征,從而獲得了某個概念。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十七年”的詩歌、散文
09-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區域地理環境與文化的多元融合
12-0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企業檔案管理》串講筆記(23)
06-2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Jane Austen
12-09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