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符號制作與符號交流
一、基本概念
1,符號;2,信號;3,語言符號(包括特性);4,非語言符號(包括種類);5,編碼;6,譯碼,7,可讀性;8,抽繹
二、重點題
1,符號的編碼與譯碼。
在傳播過程中,每個人既是信息的發(fā)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要發(fā)送和接受信息,就得分別進行編碼與譯碼(解碼)。也就是說,符號的傳遞包括編碼與譯碼兩個環(huán)節(jié)。
2,符號編碼與譯碼的中間性反應。
符號編碼與譯碼中間性反應是指傳播過程中,當接受者接收到符號之后,懂得這些符號,并把它們還原為訊息時所產(chǎn)生的反應。因為這種反應處于譯碼與重新編碼過程之間,從而具有“解釋者”的功能。
作為中間性反應,一方面要解釋還原以后的訊息的意義,一方面還要進一步?jīng)Q定如何按照接受者的意愿重新進行編碼。
“解釋者的功能”對于傳播者與接受者同樣重要。
3,可讀性對大眾傳媒(報紙,廣播,電視)的不同要求。
報紙?zhí)岣呖勺x性:(1)提倡寫短句;(2)少用簡化專業(yè)名詞;(3)用語要具體,多用常用詞;(4)少用形容詞;多用動詞;
廣播提高可讀性:重視廣播語言和音響的使用。廣播語言多用口語。
電視提高可讀性:以視覺感受為主,加強圖像的直觀作用和現(xiàn)場感,并配合使用口語直播形式。
4,從語義性角度看,語言的特性。
從語義學角度看,語言具有三個特性:(1)語言是靜態(tài)的,客觀實際是動態(tài)的;(2)語言是有限的,客觀實際是無限的;(3)語言是抽譯的。
第八章 傳播媒介與有關理論
學習建議:本章是學習拉斯韋爾的五個W中的第三個W:通過甚么媒介。集中對傳播媒介發(fā)展的過程,各種傳播媒介的優(yōu)缺點進行探討。本章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本章的重點在于對麥克盧漢,英尼斯,梅羅維茨等三人的傳播媒介的理論,這些理論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文字發(fā)明前
人類傳播活動及傳播媒介的發(fā)展歷史 文字發(fā)明與手抄傳播
印刷傳播媒介,大眾傳播時代
電子傳播
本章知識脈絡 大眾傳播媒介的特點與現(xiàn)狀
麥克盧漢,英尼斯的媒介理論
梅羅維茨的媒介理論
第一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及傳播媒介的發(fā)展歷史
一、基本概念
1,渠道;2,媒介;
二、重點題
人類傳播活動及傳播媒介的發(fā)展歷史四階段。
口頭語言具有系統(tǒng)性和抽象性特征;
口頭傳播階段 口頭語言有時空局限性;
主要特點 此階段聽覺通道和視覺通道并行。
文字記錄及其載體同書寫文字的人分離。
手抄文字傳播階段
主要特點 信息復制慢,不能大量復制,
發(fā)展歷史 機器可以大規(guī)模復制信息,使社會傳播成為可能
印刷傳播階段 使文字信息傳遞到社會公眾之中。
主要特點 信息流通的視覺通道受到重視。
克服時空限制,傳播距離擴大;
1920年,美國KDKA廣播電臺,標志無線電廣播事業(yè)的誕生
電子傳播階段 1936年,英國BBC建立第一座電視臺;
主要特點 50年代出現(xiàn)彩色電視,60年代出現(xiàn)衛(wèi)星電視。
第二節(jié) 各類大眾傳媒的特點和現(xiàn)狀
一、基本概念
1,報刊;2,無線電;3,電視;
二、重點題
1,大眾傳媒的特點。
媒介 傳 播 長 處 傳 播 弱 勢
報刊 1,信息容量大;2,保存信息力量強;3,受眾選擇主動性大。 1,時效性差;2,缺乏電視新聞的動感;3,要求讀者有文化程度;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wǎng)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wǎng)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yè)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知識產(chǎn)權法復習資料: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
04-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huán)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十七年”的詩歌、散文
09-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Jane Austen
12-0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串講資料(5)
10-17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yè)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yè)老師進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