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立意?
文章的立意,又稱意旨、主題,它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意圖、作者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和態度在文章中的體現。
2.積聚的內容:
1)材料積聚;(①事物積聚;②知識積聚;③數據積聚。)
2)識見積聚;
3)情感積聚;
4)技巧積聚;
5)語言積聚。
3.積聚的途徑:
1)做生活的有心人,親自觀察、體驗、獲取生動的材料。
2)集中做調查采訪,有計劃地搜集,獲取急需的材料。
3)通過閱讀與觀賞,間接增長知識,獲取備用的材料。
4.什么是構思?
構思,是作者對自己將要動手寫作的文章從內容到形式所作的總體設想。
5.構思的意義:
1)構思能深化對材料意義的認識。
2)構思能獲致最優化的整體功能。
3)構思能使傳達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6.材料的識別包括哪幾個方面?
1)識別材料的真偽;
2)識別材料的意義;
3)識別材料的作用;
①是主要材料還是次要材料;
②是直接實現意圖的材料,還是間接實現意圖的材料。
7.材料的使用要做哪些工作?
1)強化材料的功能;
2)決定材料的詳略;
3)選好使用的角度;
4)顯示材料的色彩。
8.什么是間架(或結構)?
間架,又叫結構,是指文章的組織形式,是意圖與材料的物化輪廓。
9.什么是文眼?什么是鳳頭?
文眼,是我國傳統的、獨有的關于文章寫作的術語。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
鳳頭,就是指新穎、漂亮、有氣勢的美學要求。
10.論說文的層次安排的常見方式有哪些(或是什么)?
1)遞進式,即各層意思是逐漸加深的。
2)并列式,各層意思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
3)分總式,各層次之間內容呈現為“分總”的關系。
11.過渡的要求是什么?
過渡的要求是:自然、迅速、巧妙。
12.什么是照應?
照應,是指前后內容的關照與呼應。
13.照應的形式:
1)題文照應。
2)首尾照應。
3)前后照應。
14.劉勰所說:“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這句話的含義是指:構思可以很浪漫,很美妙,很新奇,但要用語言一一落到實處,毫不打折扣、毫無遺憾地摹寫、傳達出來,就非常困難。
15.古人說:“大匠不示人以璞”的含義?
這說的是不要拿粗糙的毛壞(未琢之璞)奉獻給讀者,而現代的一些科學性、實用性、性很強的文章,一字之差,可以產生極大的不同效果。
16.什么是活法?
在具體篇章中,如何施展恰當的藝術手段,卻無固定方式,而要因表現主旨的需要,靈活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十七年”的詩歌、散文
09-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區域地理環境與文化的多元融合
12-09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經驗的結構法則
09-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新聞作品研究復習資料:華陽礁上補給忙
02-0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