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自考復習資料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獲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第六章中國語言文字和典籍
這一章出大題目的可能性不大,但2001年江蘇卷出的小題目有8 分之多??梢娂毜牡胤揭欢ㄒ浝巍?
第一節漢字的結構及其人文精神
1 、人類最初的精神產品是語言。文字的出現晚于語言,直到5000年前才產生。
2 、在一切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中,只有語言和遺傳代碼是人類從祖先傳給后代的兩種最基本的信息。
3 、語言是人最重要的文化環境,決定了人的思維、感情、知覺意識、文化承諾等;語言又是維系人與世界各種關系的基本紐帶,是表達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的主要手段,是傳統和文化發展的主要媒介。
4 、語言是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征。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深藏在民族語言中,因而語言結構具有民族文化的通約性。
5 、漢語的組織方式有很強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根源于漢語建構的簡易性;主要表現在詞語的彈性上,即詞義功能的發散性上。
6 、漢語在組成句子時,除了講究語法上的選擇和詞匯上的選擇之外,還講究音韻上的協調平穩。
7 、漢語句子組織建構過程的兩個基本環節是組塊和流塊。
第二節中國文字的形態及其演變
1 、上古初民所采用的原始記事方式有:結繩、木刻、圖畫,以及在器物上劃刻,用以幫助記憶、交流思想。
2 、隨著一些符號的反復使用及先民在使用原始記事方法中的的積累,文字因此孕育而生。
大約在距今4500年左右,出現了文字。
3 、漢字的組字方法及規律有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指事是指用點、劃來指出人或物的動作、狀態或位置,是一種抽象的描繪;會意即組合兩個以上已有之字,表達新的意思。現代漢字中,形聲字占80% 以上。
4 、漢字形態的演變:最初的造字過程是觀物取象的過程。
5 、漢字由圖畫文字發展而來,漢字的發展史又是圖畫文字的象形、象意特征逐漸退化的歷史。
這種退化不是要將漢字發展成為一堆純粹假定性的符號,而是要使漢字的表意功能更好地適應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漢字數千年的發展過程,是其與生俱來的象形表意功能不斷完善的過程。
6 、漢字邏輯框架的核心是表意。在漢字的表意功能不斷完善中,漢字的結構形態無論在歷時層面還是共時層面都經歷了很大的變化。從歷時層面來說,漢字的文化形態經歷了一個不斷符號化的嬗變過程。
7 、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屬于比較成熟了的中國文字,具備象形、指事等多種造字法,并大量使用假借字;但還保留著種種圖畫文字的胎跡;與圖畫文字相比,其象形字部分已經線條化、輪廓化、特征化了,尤其是其用形與聲的互注發展漢字的表意功能,使漢字能適應日常交際中大量新概念、新語匯的形成。
8 、金文是周代的文字。其在結構上與甲骨文沒有太大的不同。
9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地方勢力和地方文化對漢字作了種種改造,或分化、或繁化、或簡化,但漢字的發展歷程并沒有中斷,作為漢字發展主流的秦系文字出現了直線化、筆畫化的趨勢。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中國傳統的藝術審美
1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俄羅斯小說文體論復習資料七
11-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美育的內涵
09-2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經驗理論的歷史回顧
09-182023年4月浙江自考《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串講資料四
03-1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語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
12-10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實驗設計串講資料第三章
10-2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發生的特殊標志
09-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復習筆記: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