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中國傳統文化向近代的轉變
這一章是一個歷史性章節,對歷史的發展脈絡首先要清楚。
第一節中國傳統文化的危機
1 、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傳統文化雖然有一系列變化,但基本精神和特點沒有改變,沒有發生過文化危機。
2 、從廣義文化視角看,中國近代民族危機根本上就是一種文化危機。
3 、鴉片戰爭所引起的文化危機是中國傳統文化走向近代的重要契機,從這時起,中國傳統文化開始向資產階級新文化的方向轉化。
4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它主持編譯的《四州志》是近代中國第一部向國人系統地介紹世界地理的著作。
5 、魏源編著的《海國圖志》是一部規模宏大的世界史地著作,他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
的命題。它表明當時中國人已經發現了傳統文化存在的不足,這是一種深刻的文化觀念的變化,它推動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匯,開始了中國文化近代化的歷程。
6 、此外于近代編譯的介紹西方的書還有姚瑩的《康紀行》,徐繼畬的《瀛寰志略》,何秋濤的《朔方備乘》,梁廷極的《海國四說》等。
7 、近代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認識還局限于物質文明,而且主要是西方的堅船利炮。
第二節中國傳統文化的近代化
1 、中國文化從傳統走向近代的歷程是和中國近代經濟、政治的變化以及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認識水平密切聯系,它大體上經歷了物質層面的文化變革、制度層面的文化變革和觀念層面的文化變革的三個階段。近代化的動因是民族危機引發文化危機,進而促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改革。
2 、19世紀60年代,中國文化的近代化才形成規模。標志是清政府的洋務運動,這是一場改革運動,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中體西用也就是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3 、早期改良主義者馮桂芬于1861年寫成《校分廬抗議》,論述了學習西方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中西文化處理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指導思想。在政治上企圖以西方資本主義先進技術來鞏固衰老的封建制度,在文化上企業以西方近代科技思想來彌補儒學的不足。
4 、西技就是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學和工藝技術。
5 、西政,即西方的政治制度。
6 、從1895年起,維新派登上政治舞臺,開始啟蒙宣傳。維新派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而洋務派是地主階級的改革派。啟蒙運動是真正有近代意義的新文化運動。
7 、維新派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其文化宣傳也是圍繞這個主題進行的,其領袖是康有為和梁啟超。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John Keats
12-09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學串講筆記:感覺的整合
03-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區域地理環境與文化的多元融合
12-0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一)》復習筆記(27)
06-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新聞作品研究復習資料:華陽礁上補給忙
02-04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知識點-茅盾
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