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城市概說
一、城市的定義和特征
1.城市的定義:
1)城市是多學科的研究對象,最早研究城市現象的是城市地理學。
2)18世紀60年代的城市為中心的工業革命,即城市經濟學逐漸形成。
3)20世紀初城市社會學成為社會學分支。
4)19世紀中葉,城市政治學形成。
2.城市是指一定規模及密度的非農業人口聚集地方和一定層級或地域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中心。
3.城市的特點
1)人口與物資的高聚集性。
2)城市管理職能的區域中心性。
(1)城市總是一定區域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中心,這集中體現在城市管理職能上。
(2)城市的聚集性使得社會政治權力總是集中于城市而作用于鄉村,城市政治權力與政治組織構成城市對周邊區域實施管理職能的基礎。
3)基礎設施的強公共性。
4)文化構成的異屬性。
二、城市的形成和發展
1.城市的形成,歷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五至六千年之間,主要分布在西亞流域南部、古埃及尼羅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國黃河流域等地區;城市產生的經濟基礎和歷史條件:
1)城市形成的經濟基礎,在原始社會末期與奴隸社會初期,穩定的區域性的商業生產和商業交易,是城市得以產生的經濟基礎,是城市產生的根本內在動力。
(1)第一次社會分工,新石器時代中期——農業從畜牧業中分離。
(2)第二次社會分工,原始社會瓦解時期——手工業與農業發生分離。
(3)第三次社會分工,原始社會末期至奴隸社會末期——商業從手工業中分離,對城市的歷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
2)城市產生的歷史條件,是城市形成的直接動力。
(1)戰爭性質的變化,構筑高大厚實的城墻取代以防范野獸或小股復仇者為目的的壕溝,“城”的空間形態得以形成。
(2)對自然地理條件認識的變化,對居住區域的改造,使“城內”文明有了“城外”文明更快的進步,標志著城市萌芽的發生。
(3)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變化,產生了部落城堡向“城邦”的過渡。
2.城市的發展——推動城市的發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1)古代城市階段——原始公社解體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代背景奴隸社會,特征:城市規模小且數量少;城市成為行政、軍事、手工業和宗教的中心;城市的政治統治功能突出經濟功能弱。
2)中世紀城市階段——公元476年至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時代背景封建社會,特征:城市的范圍分布更為廣泛;城市成為商品市場和貿易中心,也成為文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趨多樣化。
3)近代城市階段——1640年至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城市的發展進入快速增長時期,背景資本主義社會,特征:城市的規模迅速擴張、數量急劇增加;城市成為機器大工業生產為基礎的社會生產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貿易和科學技術中心;城市成為社會意識形態劇烈沖突與各類文化匯集的區域;城市也成為各類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最為集中之地。
4)現代城市階段——三個世界同時并存的時代,特征:——P24
(1)城市成為人類的主要聚居區。
(2)城市成為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的中心。
(3)城市是世界經濟聯系網的基本結點。
(4)城市空間是區域形態的基本構成。
(5)城市生態在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更為重要。
第二節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標
1.城市化的概念
1)城市化的內涵,1867年西班牙工程師塞德在《城市化基本理論》中最先使用“城市化”一詞。
2)城市化的含義:城市化是一種社會經濟變化的過程,既有人口和非農業人口活動向城市轉型、集中以及城市景觀的地域推進,包括城市的經濟、社會、技術變革進入鄉村,以及城市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向農村地域的擴散過程。
2.城市化的特點——18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十七年”的詩歌、散文
09-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區域地理環境與文化的多元融合
12-09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經驗的結構法則
09-20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新聞作品研究復習資料:華陽礁上補給忙
02-0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