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復習資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3)

時間:2022-08-09 17:41:06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新聞價值
一、新聞價值的實質
新聞價值是對新聞本質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衡量新聞事實或相應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聞。新聞的本質是信息,而信息可以測度。
二、新聞價值的客觀性
新聞價值的客觀性表現在:
1. 新聞事實是客觀的,它能滿足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新聞需求的性能,也是一種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2. 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的新聞需求也具有客觀性
三、西方價值要素的弊端
1. 西方新聞價值要素說把人情味擺在顯要地信并給予荒廖的解釋
2. 西方新聞價值要素說從抽象的本能好奇心出發,過分強調反常與怪誕的新聞價值,具有濃重的歷史唯心主義色彩。
3. 西方新聞價值理論在解釋構成要素的含義時,往往因崇尚極端,從真理走向謬誤,帶有明顯的主觀隨意性和片面性
四、新聞價值的五要素
1. 時新性:新聞是新近發生并及時傳播的。發生與傳播的時差越小,新聞價值越大。
2. 接近性:新聞與受眾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離遠近。距離越近,新聞價值越大。
3. 顯著性:新聞事件參與者及其業績的知名程度。地位和業績越顯赫,新聞價值越大。
4. 重要性:新聞內容的分量及其重要程度。內容越重要,新聞價值越大。
5. 趣味性:受眾對新聞感興趣的程度。受眾的興趣越大,新聞價值越大。
五、新聞價值的定義
新聞價值——是新近事實或相應作品所含新聞構成要素的總和。它是傳播者選擇事實和接受者選擇新聞的客觀標準。
六、新聞價值的價值規律
新近事實或相應作品的新聞價值由其所含信息量和重要程度來決定。信息量越大,重要程度越高,新聞價值越大,反之,新聞價值越小;信息量或重要程度任何一項等于零,其新聞價值等于零。
新聞價值規律有三個基本點:事實的新近、信息量的大小、重要程度的高低。
七、“便士報”的特點是:
1. 面向市場,面向普通百姓
2. 經濟上完全自立,一切開支靠廣告收入來支撐
3. 強調“獨立輿論”,不做政黨奴仆
4. 追求趣味和刺激,大量刊登駭人聽聞的東西
5. 從評論為主變以新聞為主,從“觀點紙”變為名副其實的“新聞紙”
6. 文字淺顯簡潔,便于普通人閱讀
* 小知識點
* 當西方主要國家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制度鞏固下來以后,新聞傳播也從政黨報刊進入大眾報刊時代。大眾報刊的價值取向為**第一。
* 資產階級新聞價值理論在新聞商品化的大潮中應運而生,它的許多論點直接來源于資產階級報紙經營的生意經。
* 《紐約太陽報》30年代由本來明·戴創辦,是商業化經營獲得成功的第一家大眾化報紙。《紐約太陽報》在19世紀70年代的編輯主任約翰·博加特曾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 最早把新聞價值學說歸入新聞理論體系的代表學者和作品是,龐德在的《新聞學概論》甘斯的《美國新聞學評論》
* 西方資產階級新聞價值理論,在20世紀初傳入中國,第一個將新聞價值理論引入到中國的是徐寶璜。
* 新聞選擇與新聞傳播
一、新聞選擇的含義
選擇是行為主體對行為目標或方案的搜尋、比較和確認。新聞選擇是傳播主體對報道目標或傳播方案的搜尋、比較和確認。新聞選擇是新聞傳播活動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手段。
1. 新聞選擇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2. 新聞選擇過程的目標有兩個:擇真和擇優;
3. 新聞選擇有三個環節,即搜尋、比較和確認;
4. 新聞選擇在本質上是從多種可行性方案中選取一個滿意度較高的方案;
5. 新聞選擇也是一種主觀能動性很強,但又有極嚴格的客觀規定性的社會實踐活動。
二、新聞選擇的兩個主要標準—— 一是新聞價值,二是法規和倫理道德
三、新聞傳播行為的構成要素及其辯證關系
新聞傳播就是傳遞與接受新聞信息的行為與過程。新聞傳播行為的三個構成要素是:事實、新聞報道者、新聞接受者。
這三個要素在新聞傳播中是缺一不可的。三者之間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構成新聞傳播行為的有機整體。
1. 事實是新聞傳播行為中的客體,是主體認識和改造的對象。新聞事實在傳播行為中并非處于任人宰割的和隨意擺布的軟弱地位。
它在如下四點上起著決定或影響作用:
1) 客觀事實的報道對象是傳播行為的源頭和起點。事實是新聞的本源,沒有事實新聞就成了無源之水。
2) 客觀事實和報道對象對傳播行為的反饋制約
3) 新聞事實和報道對象靠自身的沖擊力激發傳播行為的生成
4) 傳播客體即報道對象直接參與新聞的傳播行為
2. 新聞報道者也就是新聞報道的傳播者,他是新聞傳播行為的主體
新聞報道者的主體地位體現在:
1) 新聞報道者即傳播主體是新聞生產力的主要承擔者;
2) 新聞報道者分配接受者的注意力,安排社會輿論的議程;
3) 新聞報道者通過對事實的選擇和評價表達自己的傾向。
辯證的來看,報道者的行為產不能隨心所欲,也具有如下受動性:
1) 受到事實報道對象的制約;
2) 受到接受者即受眾的制約;
3) 受到新聞報道者角色定位的制約
3. 新聞接受者,也就是大眾傳播中的受眾,,在新聞傳播行為中兼有客體和主體的雙重性質。受眾是享有主動權和支配權的接受主體,其支配作用如下:
1) 受眾的新聞需求,是驅動新聞傳播行為的終極動力
2) 受眾的未知和需知,是新聞選擇的重要價值尺度和標準
3) 受眾對新聞傳播行為的廣泛參與
四、新聞傳播流程的五個環節
選擇事實、加工制作、播報傳遞、受眾接受、信息反饋
五、新聞傳播的模式
模式是一種認識和表述事物性質及基規律的簡約方式。新聞傳播模式有兩大類型:線性傳播模式、雙向傳播模式
六、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
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是:如實又有選擇地及時公開傳播受眾需知又未知的新聞事實的信息。其有五個基本點:
1. 新近發生的事實必須及公開的傳播;
2. 新聞傳播必須如實地反映新聞事實;
3. 新聞傳播要針對受眾的需知和未知;
4. 傳播者作為中介,既要尊重事實,又要尊重受眾,唯一的實現途徑就是從現有的大量事實中加以選擇,既滿足受眾的新聞需求,同時又調整受眾的認識和引導輿論;
5. 傳播者的傾向性體現在他們對事實的比較、篩選和陳述中。
七、新聞手段的含義
1. 消息、通訊、評論、新聞圖片及他編播形式的總稱;
2. 泛指所有的新聞媒介,如報刊、廣播、電視等;
3. 是“用事實說話”的同義語,即通過對事實的客觀報道表態達播者的立場和觀點。

* 解放后我國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新聞理論著作是甘惜分教授的《新聞理論基礎》。
* 1957年,毛澤東提出“新聞手段”這一概念。
* 新聞自由
一、新聞自由的內容
一是傳播主體享有傳播自由
二是接受主體享有接受自由
傳播自由是實現接受自由的前提,接受自由是傳播自由的行為目的
二、新聞自由的實質
新聞自由的實質就是社會公眾的一種民主權利,是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和認證權的實現程度問題。新聞自由實質上就是通過傳播和接受新聞而實現的一種民主權利,它是政治自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就是在揭示新聞自由本質的基礎上,給新聞自由所下的定義。
三、馬克思主義新聞自由觀
1. 沒有抽象的新聞自由,只有具體的新聞自由,在階級社會里只有統治階級的新聞自由
2. 沒有絕對的新聞自由,只有相對的新聞自由,資產階級新聞自由和無產階級新聞自由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都不是永恒的東西
3. 新聞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四、兩種不同的新聞自由
1. 資本主義新聞自由:
1) 資本主義新聞自由就是金錢和資本的自由
2) 資產階級政黨和政府極力操縱新聞傳媒
3) 資本主義新聞媒體的自由被限定在不能侵犯資產階級根本利益的嚴格界限之內
2. 社會主義新聞自由:
1) 社會主義新聞自由以剝奪敵對階級的新聞自由為前提
2) 社會主義新聞自由是擺脫了“資本的奴役”的自由
3) 社會主義新聞自由是有領導的自由,是民主和集中的統一,自由和紀律的統一
五、約翰·彌爾頓新聞自由的主要觀點:
1. 新聞自由思想的理論基礎,是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說;
2. 新聞自由思想的主要觀點是“觀點是公開市場”
3. 新聞自由思想的要害是反對政府的干預
* 新聞自由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主義的斗爭中提出的口號。
* 著名詩人、政治家約翰·彌頓是第一個提出新聞自由口號的政治家,出版了《論出版自由》,英國成為資產階級新聞自由思想的發源地。
* 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高潮中,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宣言第一次經法律形式將言論出版自由當作公民的基本權力規定下來。
* 美國國會1791年通過聯邦修正案,明確規定公民擁有言論出版自由,并強調國會不得制定剝奪公民言論出版自由的法律。
* 美國總統托馬斯·杰裴遜發表了新聞史上著名的言論“我們是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會毫不遲疑的立即回答,我寧愿要后者?!?br>* 新聞自由口號主要在17世紀奠定思想基礎,18世紀付儲實踐,19世紀達到了頂峰,20世紀40年代被社會責任理論取代。
* 列寧對新聞自由口號給予積極的評價,說它是“從中世紀直到19世紀成為世界最偉大的口號”
* 新聞控制
一、新聞控制的概念和實質
新聞控制——是指國家、政黨和社會團體通過物質資產、法規等手段對新聞傳播行為進行的強制性管理和約束。
新聞控制的實質,是按新聞資產所有者的意志對傳播行為加以規范,用以防止新聞自由和媒介權力的濫用。
二、新聞控制的目標和五種途徑
新聞控制的目標是:給予新聞傳播一定的自由度,使傳播行為與社會規范保持一致,不違背施控者的利益和主張,新聞控制的目標是新聞自由與行為規范的統一。
對新聞傳播行為實行的社會控制,包括如下手段:
1. 經濟控制:即經濟命脈控制,是新聞資產所有者對傳媒施加的控制手段,用經濟掌握新聞傳媒的生存權、發展權和經營權。
2. 法規控制:國家通過法律手段對新聞傳播施加的控制。
3. 政策控制:國家和政黨通過制定新聞政策對新聞傳播施加的控制。
4. 行政控制:國家對新聞事業進行行政管理
5. 倫理控制:通過制定新聞職業道德標準對新聞媒介施加的控制
三、新聞控制法規、政策、倫理的關系
1. 新聞法規、新聞政策、新聞倫理,都是控制新聞傳播的行為規范。
2. 根本性的新聞政策直接體現統治階級的政治觀點和一貫主張,是新聞法規和新聞倫理的靈魂,新聞法規和新聞倫理都有貫穿新聞政策的根本精神;
3. 新聞政策可以起法的作用,穩定化的政策可以轉化為法律條文,新聞法規可是說是法律化的新聞政策,但并不意味著政策就是法,新聞政策可以取代新聞法規。
4. 新聞法規和新聞倫理都是在新聞政策指導下誕生的,
1) 二者所體現的階級利益,二者的根本目標和使命,二是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內容,都是一致的。
2) 二者不同表現在:
a) 制定主體不同,新聞法規由國家權力機構制定和頒發,新聞倫理由新聞工作者協會等非權力機構制定和公布;
b) 二者的表現形態不同,職業道德的規范較為籠統和抽象,新聞法規則十分明確、嚴格和具體;
c) 二者的強制方式不同,違背新聞倫理要受到道德上的遣責,不一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觸犯新聞法規除了要受道德上的遣責,還會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 新聞職業和新聞從業者
一、新聞職業的含義
職業是指社會分工中以特定手段和技藝向公眾提供專業服務的工作和崗位。新聞職業,在社會分工中擔負著特殊的社會職責。它是以新聞傳播手段向社會提供信息服務的職業。
二、新聞職業的基本特征
1. 能夠及時、敏銳地反映社會和時局的變化
2. 能夠與社會生活和人民群眾保持著十分廣泛的聯系
3. 作為喉舌、工具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4. 作為輿論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5. 是一種快節奏、高強度的創造性勞動
三、新聞職業的弱點——浮光掠影
一、新聞從業者的含義
新聞從業者,廣義上講,是指以采集、制作、傳播新聞信息及其相關活動為專門職業的工作人員。從狹義上講,則是指從事新聞采編一線的人員。其范圍包括:
1. 新聞信息采編播的業務人員;
2. 新聞產品的技術處理人員;
3. 新聞產品的發行推銷人員;
4. 新聞教育和學術研究人員;
5. 新聞傳播的管理人員
二、新聞從業人員的素質特征
1. 政治上的要求高
2. 社會活動能力強
3. 思維敏捷,應變能力強
4. 具有自覺意識和良好的適應能力
三、新聞從業者的四項職業修養
1. 政治修養
2. 思想修養
3. 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修養
新聞工作者對自己的基本要求有六項:
A.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B.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C. 遵守憲法、法律和紀律
D. 維護新聞的真實性
E. 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
F. 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4. 業務能務修養,包括:
1) 政治判斷力和新聞敏感性
2) 社會交往與活動能力
3) 調查研究能力
4) 文字表達能力
5) 身體和環境適應能力
四、新聞從業者的四項要求
1. 講黨性,講政治,把政治堅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責任感作為第一位的修養
2. 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把做長度的唯物主義者、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為根本的思想修養
3. 樹立公本意識,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強化社會主義新聞職業道德修養
4. 開闊眼界,勤于學習,強化創新意識,做一個有思想,有作為的新聞工作者

* 1899年3月,梁啟超主編的《清議報》是,第一次出現記者的稱呼。
* 1981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擬定的新中國成立以后第一個新聞職業道德條例《記者守則》(試行草案)。1991年,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通過了第一個《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
* 新聞學
一、新聞學的概念
新聞學是研究新聞現象的本質和提示新聞活動規律的一門獨立的社會學科。新聞學的母體是政治學,說它是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有三個理由:
1. 它有專門的研究對象;
2. 已形成自己多層次的學科體系;
3. 新聞學研究和新聞教育已經成了一種職業
二、新聞學的層次——理論新聞學、歷史新聞學、應用新聞
三、新聞學理論的地位與意義
新聞理論處于新聞學學和體系的基礎學科地位,科學新聞理論的形成,是新聞學自成體系的主要標志。新聞理論回答新聞學的根本問題,對本學科體系中的其他學科起著統領作用,一旦新聞理論發生重大突破,就會帶動新聞學實現全面的發展。
四、新聞學的發展簡史
1. 世界新聞學的發展過程
1) 世界新聞學和萌芽時期
A) 萌芽狀態的新聞學,最初孕育在它的母體——政治學中。
B) 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初期,著名詩人、政治家約翰·彌爾頓于1644年出版了小冊子《論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響深遠的關于新聞自由的口號和思想。
C) 早期新聞學以報紙作為唯一的研究對象,因此早期的新聞學又稱報學。
D) 1945年,德國學者普爾茲出版的《德國新聞事業史》,標志著新聞學開始超越單純業務研究的微觀視野,從歷史發展的宏觀角度揭示新聞活動的客觀規律
2) 世界新聞學的成熟時期
A) 1922年出版的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李普曼的《輿論學》,1924年出版的美國著名新聞教育家約斯特的《新聞學原理》等系統化的新聞理論創立于世,標志著新聞學發展到了成熟階段
B) 1956年,美國新聞學專家施拉姆等人,發表的《報刊的四種理論》,標志著新聞不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新聞學走出傳統新聞學的原有境地,進入大眾傳播學的發展階段。
3) 世界新聞學的發展時期
A) 大從傳播學誕生于美國,形成于20世紀20至40年代。對早期傳播學研究做出突出貢獻的四大先驅是:社會學家拉扎斯菲爾德,他提出了著名的“兩級傳播理論”;政治學家拉斯韋爾,他提出影響深遠的“五W模式”;心理學家盧因,他創立了著名的“團體動力學說”;社會心理學家霍夫蘭,他提出了有關態度改變和勸服藝術的理論;
B) 美國學者施拉姆是第一個把傳播學作為獨立學科進行研究的人,被稱為傳播學理論的集大成者。
2. 中國新聞學的發展過程
1) 中國近代新聞學的萌芽
A) 太平天國后期的領導人洪仁玕是非曲直第一個較為系統地論述新聞問題的中國政治家。他在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資政新篇》中吸納了當時的西方民主主義思想,提出了設立新聞館、出版報紙和新聞論著等一系列主張
B) 最早在近代報刊上公開發表辦報主張的中國人是王韜和鄭觀應;
C) 1894年之后,中國早期新聞思想進入了以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新聞思想占主導地位的新階段,梁啟超是改良派新聞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資產階級新聞思想的開拓者,他提出了著名的報紙監督政府和國民向導兩大天職產,他提出了比較全面的輿論觀,還提出了衡量報紙好壞的標準,倡導一系列宣傳方法。
D) 辛亥革命時期,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高度評價報紙的戰斗作用,把報紙視為政治斗爭的銳利武器
2) 中國新聞學的形成
A) 1918年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1919年4月20日,研究會創辦了學術刊物《新聞周刊》,它標志著中國的新聞學研究和新聞學教育正式開始,新聞學做為一門專門的學說在中國開始形成。
B) 1919年徐寶璜的《新聞學》的出版,是我們第一部理論新聞學著作;1923年邵飄萍的《實際應用新聞學》出版,是中國第一部業務新聞學著作;1927年,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歷史新聞學著作,至此中國新聞學形成了要素較為齊全的學科體系,標志著中國新聞學達到了成熟階段
3) 中國新聞學的曲折發展
A) 從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中國新聞學研究達到一個新的高峰,出現了被稱為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經典之作的陸定一的《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礎觀點》、毛澤東發表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和劉少奇發表的《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
B) 1956年7月,以《人民日報》改版為標志的新聞工作改革全面啟動。
C)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新聞學發表現為一是正本清源,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新聞思想進行了系統的全面的研究,二是打開國門,引進西方新聞學的研究成果;三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初步形成自己的框架和體系。1982年,甘惜分教授《新聞理論基礎》面世,是對中國社會主義新聞學第一次進行系統化的表述
3. 世界無產階級新聞學的發展過程
1) 馬克思、恩格斯時期的新聞思想
1948年,馬克思任總編的《新萊茵報》是全世界第一張無產階級政治機關報。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相當完備的辦報方針、口號和原則,并且以“無產階級報刊”的概念代替了“人民報刊”這一概念。
2) 列寧、斯大林時期的新聞思想
列寧第一個提出并系統闡發了無產階級新聞事實的黨性原則的理論,主張黨應當成為黨的思想中心。
3) 中國共產黨和創立的社會主義新聞思想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可以說是世界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一個新的高峰。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10月25-26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昌邑市| 子洲县| 邹城市| 长顺县| 隆子县| 分宜县| 扎兰屯市| 云龙县| 尉氏县| 涞水县| 郓城县| 宣武区| 巩义市| 溆浦县| 徐水县| 准格尔旗| 阿巴嘎旗| 分宜县| 灌南县| 临江市| 同江市| 巴彦县| 五台县| 江华| 乡宁县| 南开区| 井陉县| 屯昌县| 遂溪县| 瑞安市| 乡宁县| 河源市| 松江区| 巴彦淖尔市| 米林县| 乐陵市| 桃园县| 宜城市| 鄂伦春自治旗| 胶南市|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