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評價空想社會主義的積極貢獻及其歷史局限性?
答:一、歷史功績
1、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全部基礎,提供了啟發工人覺悟的極為寶貴的材料
2、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思想素材
如:①主張廢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人人參加勞動,各盡所能,按需分配;②主張有計劃地組織生產;③提倡政治民主,選舉官員;④共產主義勞動不再是謀生手段,而成為快樂的要素。
3、空想社會主義論證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二、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局限性
1、其學說的理論基礎是唯心史觀
2、沒有找到通向社會主義的正確的道路
3、沒有找到改造社會的主力軍
2.為什么說“兩大發現”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
答: 1、唯物史觀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提供了一條正確的思想路線。
①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找到了社會變革的的物質經濟根源;
②唯物史觀揭示了階級斗爭的歷史作用;
③唯物史觀肯定了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
2、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使科學社會主義以此為中心發展起來
①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和雇傭勞動制度的本質;
②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局限性,論證了被代替的必然性;
③揭示了無、資對立,闡明了無產階級的社會地位和歷史使命
3.列寧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有哪些探索,這些探索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哪些啟示?
答:一、通過國家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
十月革命前,列寧提出把蘇維埃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的中間階段: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蘇維埃---無產階級專政;沒有必要立即消滅私有制、資本主義,在土地國有化和銀行國有化的條件下,利用國家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提出利用國家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
二、戰時共產主義計劃
第二次設想:通過戰時共產主義實行直接過渡
戰時共產主義:把國民經濟納入戰時體制,國家集中一切人力財力,用于戰爭需要。該政策以軍事行動為特征,以余糧收集為核心。
⑴工業加速實現普遍國有化;
⑵農村實行余糧收集制;
⑶實行貿易壟斷,禁止自由貿易,取消商品。
三、新經濟政策
①以糧食稅代余糧收集制;
農村的余糧收集制“它是我們在1921年春遭到的嚴重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主要原因”。
②利用商品貨幣;
國家允許私人商業資本活動,國家只進行必要的調節。確定自由貿易原則,工資貨幣化。
③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利用國家資本主義
直接同國家政權聯系并受國家控制或監督的一種資本主義經濟形式。
有全部國有化改為部分工業實行租讓制、租賃制。
④改革經濟管理體制和方法,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計劃委員會,運用價值規律和貨幣、信貸、商業、財政等手段調節經濟。
新經濟政策,不僅在危難中挽救了蘇聯,同時創造了一個富有啟發性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和模式。
四、列寧許多思想對建設社會主義的意義:
①漸進、過渡方式建設社會主義;
②把生產力作為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務;③通過合作化引導農民走向社會主義;④文化建設是整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
⑤革新國家機關,反對官僚主義,改進工作作風。
⑥加強執政黨的建設,改善黨的領導
4.試述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特點、歷史成就及弊端。
答:一、蘇聯模式的主要特點
1、經濟方面:
①經濟結構—保證重工業優先高速發展;
②所有制—單一的公有制;
③否認和限制商品生產、商品流轉范圍;
④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管理。
2、政治方面:
①行政權力日益增強,得不到有效監督;
②一黨獨存,缺乏政黨協商與合作的政黨制度。
③以黨代政;
④自上而下的干部委及形成事實上的干部終身制.
3、文化方面:文化團體由國家壟斷,實行嚴格集中控制。
二、斯大林模式的歷史功績
1、它是社會制度一個質的進步;
①2007年6月,俄羅斯的教科書是這樣評價斯大林的“斯大林是蘇聯最成功的領導人”。
②在短時期內實現了工業化;
③為衛國戰爭的勝利準備了物質基礎。
2、在短時期內實現了工業化
只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就使蘇聯的工業生產值超過德國英國和法國,躍居歐洲第一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工業大國。
3、為衛國戰爭的勝利準備了物質基礎
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十幾年內,鋼產量、石油產量、機械設備得到迅速發展。蘇聯的武器裝備占有一定的優勢。到了衛國戰爭的第二年,蘇聯的坦克就比德國法西斯多。
三、弊端:長期以來蘇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斯大林模式,原因:
1、赫魯曉夫不能改變斯大林模式的原因:
①赫魯曉夫反斯大林的局限性。他是反對斯大林的一些錯誤。沒有認識到這僅僅是第一步,他沒有認識到斯大林模式的嚴重弊端。
②赫魯曉夫時期的改革從來沒有離開過斯大林模式的大框架。
③赫魯曉夫在改革中,雖然理論上有一定的變化,但并沒有擺脫斯大林“左”的教條主義。
2、勃列日涅夫
他執政18年,從經濟體制改革來說,這18年的改革主要是在增加幾個還是減少幾個指令性指標之間扭來扭去。在政治體制方面。勃列日涅夫時期比赫魯曉夫時期后退了,回到斯大林模式中去。
5.導致蘇聯這個超級大國解體的因素有哪些?蘇聯解體留給社會主義國家哪些深刻的教訓?
答:一、解體原因
1、在評價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上失誤
戈爾巴喬夫、蘇聯共產黨不能正確評價歷史,不能正確評價斯大林,而是帶頭否定自己的歷史,站在敵人的角度評價斯大林。號召過去被殺被冤的人站出來批判斯大林模式,戈爾巴喬夫的名言是“歷史不留空白,”對于當時實行工業化也進行批判,說當時不采用高積累。不用人民勒緊褲腰帶,蘇聯也能戰勝法西斯。
2、改革失誤(加速發展戰略失敗)
加速發展戰略很快失敗,因為蘇聯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結構很不合理,生產資料生產占75%,消費資料生產占25%,加速發展使重工業進一步發展,固定投資增大,食品、消費品更少,通貨膨脹更加厲害,改革受阻,沒有成效,問題更加尖銳
3、從改革到改制
取消憲法中規定的蘇聯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共產黨不再是一黨執政,而是交出權力,把權力從共產黨的政治局轉移到總統委員會。90年七月,蘇聯共產黨取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思想的地位。
4、失去民心
①斯大林時代,黨群關系出大裂痕,開始失去民心;
②特權、腐敗,使蘇共漸失民心;
③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惡果。
二、教訓
1、要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蘇東劇變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經濟都沒有搞好,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人民不滿意。人民就相信這個簡單的道理,生活越過越好,人民就擁護,經濟搞好了人民就支持,這是決定人心背向的最重要的因素。這就給我們一點重要啟示,必須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何時候都不放松。
2、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行體制創新
改革不徹底,遇到困難,不是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問題,而是繞道走。停下經濟改革去搞多黨制、多元化、民主化,結果是政權垮臺。
經濟們體制改革到一定時候,必須要進行體制創新,體制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之一。
3、堅持“三個代表”,高度重視黨的建設
(1)警惕存在問題,肅清腐敗:
①經濟繁榮與消費方式的刺激,黨內一部分干部貪圖享樂,嚴重脫離群眾,大大小小的干部比一般老百姓都過得好,這已經出現脫離群眾的征兆了。
②經濟結構調整中出現工人失業下崗;
③干部隊伍腐敗問題。
④高級干部待遇終身制
(2)重視黨建,建設和諧社會
共產黨靠什么成為社會的領導核心呢?靠共產黨是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忠實的代表者來執政。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4年4月浙江自考《文化概論》簡答題及答案29
12-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模擬試題及答案13
11-142022年浙江自考《農業經濟學》模擬題:多選題(5)
09-132023年浙江自考《旅游心理學》模擬題及答案(7)
02-2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企業文化》多選題及答案(4)
02-132023年浙江自考《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模擬試題及答案一
02-272023年浙江自考《刑事偵查情報學》模擬題:情報的收集
03-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法學類商法原理與實務模擬試題及答案二
03-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模擬試題及答案45
02-06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教育學(一)模擬題及答案七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