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復習資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浙江自考外國文學文品選復習資料

時間:2022-08-10 16:32:56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伊利亞特》 (古希臘)荷馬

識記:

1、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對應記憶印度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2、“行吟詩人”荷馬。

3、戰爭原因:海倫。

4、悲劇英雄:赫克托爾。

5、基本精神:歌頌英雄的英勇行為和英雄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6、《伊利亞特》描寫的是特洛亞戰爭。全部情節圍繞著一個主要人物、一個事件展開。這就是“阿基琉斯的憤怒”。

7、P16-17阿基琉斯表現殘酷的性格特點作者對這種態度是贊同還是否定的?

荷馬史詩里作者是譴責阿基琉斯的。

8、本文的兩部分人主帥是----希臘人、特洛依人。

9、文章中“飾詞”的運用,如:佩琉斯之子(阿基琉斯);捷足的(阿基琉斯);集云之神(宙斯);馴馬的(赫克托爾)等。

10、荷馬史詩是不是荷馬?

留傳下來的結果。P21

11、《伊利亞特》描寫的是特洛亞戰爭。全部情節圍繞著一個主要人物、一個事件展開。這就是“阿基琉斯的憤怒”。

《俄狄浦斯王》(古希臘)索??死账?

主要人物:俄狄浦斯王、(先知)

一、識記:

1、索??死账梗汗畔ED三大悲劇詩人之一,另兩位是埃斯庫羅斯、歐里庇得斯。

2、俄狄浦斯躲避殺父娶母的厄運四處奔走,卻無法逃脫。

二、1、俄狄浦斯王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2003年串講)

1) 俄狄浦斯正直、誠實,為了躲避殺父娶母的的厄運而四處奔走,力圖自己來掌握自己的命運,說明他具有獨立意志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他為遵循高尚的道德原則,敢于反抗神諭。這些都是可貴的,值得贊揚的。

2) 在追查殺害老王的兇手一事中,他表現出大公無私、對國家對臣民高度的負責的精神,盡管他逐漸意識道自己已經落入命運的羅網,卻仍然一查到底,決不逃避罪責。

3) 俄狄浦斯的獨立意志和高尚品質是應該肯定的,然而命運卻注定這樣一個優秀人物成為罪人,那么命運的正義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懷疑。這樣的思想在古代是相當可貴的

三、《俄狄浦斯王》戲劇結構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 全劇有一系列的戲劇場面和歌隊合唱這樣兩部分組成,歌隊的上場下場和歌隊的合唱歌,實際上起到勒分幕分場的作用。

2)“回顧式”的布局結構是本劇本最為人稱道的地方。所謂“回顧式”的結構特點是:劇本不是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順序從頭到尾地組織劇情,而是在事件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即臨近高潮的那一刻落筆,事件的起因和前情則在劇情發展的過程中,用回顧和倒敘的方法交代出來。

《神曲·地獄篇》(意大利)但丁

識記:

1.但丁生長在: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轉折時期。

2.神曲的名字:指神圣的喜劇。

喜劇不是喜劇而是--詩。

3.神曲共:14233行,分為三部:《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

4.煉獄是“洗”的意思。翻譯成:“凈界”。

5.是維吉爾帶著他游歷“地獄、煉獄”的。

貝雅特麗齊帶著他去的“天堂”

6.“兩個精靈”實際是“鬼魂”指的是:弗蘭采斯加、保祿。

7.第五歌:地獄第二圈。凡生前淫蕩的亡魂之所在。弗蘭采斯加與保祿的故事。

8.但丁看了《蘭塞羅特》這本書而煩的錯。

9.最大的罪惡:淫欲。

10.恩格斯的評價: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11.幾個人物:祈安啟托,該隱(見圣經“該隱殺弟”)獄等待的人;圓桌騎士蘭塞羅特;“淫媒”加里俄托;弗蘭采斯加和保祿。象征信仰的貝雅特麗齊和象征理性的維吉爾。

12、用意大利文寫成。

答題:

1、如何認識但丁《神曲·地獄篇》第5歌在思想上和藝術上所表現的兩重性?

這表現為他兩個方面的兩重性:

1) 思想內容上的兩重性。作為一個中世紀的意大利詩人。他的作品構思具有宗教性,其思想內容也表現了中世紀的基督教觀念,但是,其中已有人文主義思想的因素,透露出文藝復興的曙光。如他雖然按照宗教觀念把弗蘭采斯加和保祿打入地獄,但是他又贊許他們對真誠愛情的追求,甚至最后因憐憫他們而暈倒在地,表現了人文主義的色彩。

2) 藝術形式上的兩重性。在藝術上既有中世紀文學的一般特征,也表現出新文學的特征。(也是這篇詩在藝術上的特點)

(A)、詩歌運用了中世紀宗教文學中常用的夢幻故事的寫法,以及隱喻、象征等手法,具有宗教文學作品的特征。但素材取自于現實生活,并從現實出發評價人物,因此并不讓人感到虛幻玄秘。使虛構的地獄具有可感性。

(B)、用人物自己的語言來敘述特定的處境和特定的心情,塑造出生動具體的富有立體感的藝術形象。

(C)、詩人鮮明的愛憎使作品具有濃厚的主觀抒情色彩。

(D)、詩篇不用當時一般文學作品通用的拉丁文而用意大利民族語言寫成。

《十日談》(意大利)薄伽丘

1.但丁與薄伽丘都是出生在“佛羅倫薩”這個城市。

2.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義文學的先驅。早年致力于《神曲》研究。

3.但丁沖破中世紀宗教的束縛,思想解放。

4.十日談以一個故事開端,引出100個故事,套裝在一個共同的背景故事之中,期間用文字串聯。這種結構方式被稱為“框式結構”

5.十日談是歐洲第一部現實主義文學。

具有強烈的反封建反教會的精神,突出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戰斗性。

6.框架組織結構:借佛羅倫薩發生瘟疫,10個青年為了逃避瘟疫而離開,“大瘟疫”是故事的背景。有10個青年:7個姑娘,3個小伙子。

每天挑一個主持人,定主題,來輪流講故事。本文第四天的故事講:悲慘的故事。

7.主人公:父親——唐克烈、女兒——綺思夢達

8.十日談主題P56-57

《哈姆萊特》(英國)莎士比亞

一、識記:

1、主要作品歷史劇《享利四世》、喜劇《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塞羅》、《李爾王》、《麥克白》)。

2、贊語:“時代的靈魂”,說他“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的世紀?!?

3、莎士比亞的作品代表了西方古典戲劇的最高成就

二、

1.丹麥是一所牢獄”是說哈姆萊特身邊的世界。P62-P63

2.抑郁是哈姆萊特性格的特點,

P64-65臺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哈姆萊特的特點:對人文主義的歌頌,把人類放在最高的地位上來歌頌,但此時他已經對人文主義感到失望了。

3.人物:哈姆萊特;奧菲利婭(戀人)——波洛涅斯(父親),雷歐提斯(哥哥)。克勞狄斯

4、分析哈姆萊特這個人物形象?

1)哈姆萊特是古代丹麥的一個王子,他是一個人文主義形象,這和他在“威登堡大學”里所受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系。

2)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義的影響,心中充滿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樣完美。而現實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個思想家那樣地思考許多哲學問題,卻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為父報仇,可是他內心又是矛盾,因為他想的不光只是為父報仇,而是扭轉整個乾坤。在這樣艱巨的任務面前,他想要行動也行動不起來。

3) 性格過于內向、審慎及單槍匹馬的處境,使他感到猶豫,造成他行動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與敵人同歸于盡。

4) 他的悲劇既有罪惡勢力過于強大的客觀原因,也有其內存性格弱點的主觀原因。所以,哈姆萊特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堂吉訶德》(西班牙)塞萬提斯

一、識記:1、作品:悲劇《努曼西亞》、長篇小說《堂吉訶德》、短篇小說《警世典范小說集》。

2、對比手法的運用。3、他的作品貫穿著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精神。

答題:

二、1.主人公:堂吉訶德,桑丘。

2.對騎士小說的諷刺打擊。小說意義上看是“嘲笑騎士”。

3.風車大戰1個人打,桑丘看熱鬧。堂吉訶德看騎士小說看多了,中毒。堂吉訶德和桑丘眼睛不同,堂吉訶德是模糊的,桑丘態度是非常清醒的。

4.杜爾西內婭是堂吉訶德心目中的意中人。

5.堂吉訶德形象是什么?P80

可笑又可悲,可樂又可敬。在塑造堂吉訶德的形象時,用喜劇性的手法寫一個帶有悲劇性的人物。

《達爾杜弗》(法國)莫里哀

1.達爾杜弗另外一個名字叫:偽君子。2.作者專門寫喜劇。

3.作者系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家。

代表作:《太太學堂》、《吝嗇鬼》、《貴人迷》、《堂璜》、《憤世嫉俗》

4.主要人物:達爾杜弗(騙子)、奧爾貢(傻子)、道麗娜

5.P88,偽君子怎么能在家里欺騙成功?

以退為進,說自己壞,來掩飾自己的罪過,巧妙利用宗教、教義,考驗自己,來掩蓋自己的罪惡,自我吹噓,假裝正經。

6.仆人揭發他內心丑陋的欲望,劇本是讓偽君子用自我暴露的方法來暴露出自己的本來面目。

《浮士德》 (德國) 歌德

1. 浮士德與魔鬼的賭注:靈魂和青春生命的交換。魔鬼的名字:靡非斯陀。

2. 浮士德與其學生瓦格納:浮士德不滿意瓦格納的思想。

3. 第二次晚年的浮士德聽到的工人勞動的聲音時工人在干什么?給他挖墳墓。

4. 歌德的創作時期分兩個:

早期:狂飆突進運動,代表作:《少年維特之煩惱》

后期:古典主義時期,代表作:《浮士德》 ,還有長篇小說《維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和《維廉·邁斯特的漫游時代》

與席勒的建交,標志兩個人從狂飆突進運動轉向古典主義。

《哀希臘》 (英國) 拜倫

1.《哀希臘》是敘事長詩《堂璜》里的抒情插段。作者面對淪陷的希臘,號召希臘人民反抗土耳其的占領。提到三個古希臘的著名戰役:馬拉松戰役、薩拉米海戰、溫泉關戰役。呼喚英雄的出現。

2.拜倫是英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

《巴黎圣母院》 (法國) 雨果

1. 主要人物:孚羅洛、伽西莫多、愛斯梅拉達、弗比斯。

2. 前三者各自鮮明的性格特點:一個陰暗且自私,一個丑陋而善良,一個美麗而真誠。

3. 伽西莫多救愛斯梅拉達時使用的工具:繩子。

4. 最主要的修辭方法:對比。

《致大?!贰 。ǘ韲∑障=?

1. 抒情詩。

2. 構思于1824年南俄奧德薩,完成于1825年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3. 主題: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帶有未實現的悲哀情緒。

《我歌唱帶電的肉體》 (美國) 惠特曼

1. 抒情詩。

2. 選自《草葉集》,作者一生寫的詩歌總集。

3. 探討了西方幾千年來基督教的觀點:靈和肉的關系。他認為靈魂和肉體是統一的,肉體就是靈魂。散文筆法入詩。

4. 呼應美國南北戰爭時所產生的精神,對于美國精神的建立有重大的意義。

《紅與黑》  (法國) 司湯達

1. 主要人物:于連 、 德*雷納爾夫人

2.于連并非鉆營的人,只是面對機會,善于把握,一步步往上爬。

3.藝術特點:(重點)

a.  把人物放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之中,描寫他的心理演變過程,不是一個靜態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b.  刻畫人物心理非常的細膩。

c.  作家對人物內心心理的刻畫,善于通過內心獨白刻畫人物心理。

《高老頭》  (法國)巴爾扎克 (重點)

1. 作者現實主義的表現:就是他的全部小說的總的創作方法《人間喜劇》。

2. 作者用什么方法來描寫高老頭這個形象的:現實主義。

3. 強化人物情欲,高老頭是父愛的典型。

4. 善于在典型環境中刻畫典型人物。環境與人的關系,金錢社會里人與人之間關系冷淡,社會的殘酷使人物性格發生轉變。善于通過描寫人與環境的關系來完成人物性格轉變的過程。

《雙城記》  (英國) 狄更斯

1. 探討社會危機的原因:爆發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這一歷史事件原因是貴族壓迫廣大勞苦大眾的結果。

《死魂靈》 (俄國) 果戈里

1. 乞乞科夫收購死魂靈,普柳什金守財奴、吝嗇鬼。

2. 死魂靈的雙關意義:

a.“死魂靈”分別指的是死去的農奴和行尸走肉般的農奴主。

b.俄語中的“靈魂”和“農奴”是一個詞,語義雙關。果戈里用這個雙關語一方面表現買賣死魂靈的投機勾當,另一方面隱喻真正死去的靈魂的是那些占有靈魂(農奴)的地主。

3. 自然派:果戈里繼普希金之后開創的俄國新的文學流派,不同于法國的自然主義,實際上是俄國的現實主義文學,對俄國專制農奴制進行批判,

4. 藝術特色:幽默、夸張、尖刻的諷刺風格,筆調詼諧,卻包含了作者的心酸,形成獨特的果戈里風格“含淚的笑”。

《罪與罰》  (俄國)  陀思妥耶夫斯基 (重點)

1. 作品內容緊扣小說的標題:“罪與罰”; 在此文中的罪,不是指有罪惡的念頭之類的,而是指確實有殺人的行為。拉斯柯尼科夫殺人的一個動機是生活所迫,更大的動機是想當超人,一種革命的思想、理由。罰是良心對人的真正的譴責。

2. 拉斯柯尼科夫的形象:他是學法律的大學生,極其窮困,鋌而走險,然而良心為泯,所以精神又備受煎熬。他是19世紀俄國貧困知識分子的典型。既帶有貧困生活所引發的對社會的、自然的、原始的憤怒,又混雜著無政府主義、極端個人注意、平民革命注意(實際還有共產主義)的各種社會思潮,既有傳統宗教長期培養的“善”和“愛”,又對充滿不平的社會無比仇恨。

3.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描寫人物內心心理大師,尤其描寫變態心理和潛意識上遠遠超過托爾斯泰,思德卡爾等心理描寫大師;他對社會采取批判態度,是現實主義,但是由于他采用的深入到了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特別是深入到荒謬的變態的人的內心世界,形成了一種荒誕的非理性的格調,體現了對傳統文學的一種否定,開創了現代主義先河。所以說他既是俄國現實主義的代表,也開創了后來的現實主義的先河。

(參考:)

一、《罪與罰》的在寫實主義藝術方面的成就?作品內容緊扣小說的標題:“罪與罰”;對整個故事描寫可以用“全面、深刻、殘酷、逼真”來概括。
1、關于“罪”,作家以相當大篇幅寫“罪”的動機和“罪”的準備。小說一開始就讓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心中懸起“那件事情”的念頭。
2、作家寫主人公作案前的動機和心里上的變化等等一切細枝末節,都寫的非常細致,在文學史上史罕見的。
3、對殺人場面的殘酷逼真的寫實筆法,也是文學史上所見不多的。整整一章,作家細微的描寫殺人的全過程和殺人后的躲藏。

二、什么是罪?什么是罰?
1、 在此文中的罪,不是指有罪惡的念頭之類的,而是指確實有殺人的行為。作家以一種純寫實的手法來描寫這個場面,效果格外逼真、格外緊張。
2、 關于罰,從第二章到第六章和尾聲,作家寫的全是“罰”。寫了這樣幾個內容:
A、 逃避懲罰;主人公在殺人之后,用反偵察的知識和偵察員周旋,一次次度過難關。最后竟案情突變,另有人自首,看來拉斯柯尼科夫完全可以逃脫罪責。
B、 何為罰。心靈深處的沖突思考,這種爭論讓他崩潰,此時罰已開始。作家寫他在法律上的成功和心靈上的折磨,意在指明,罪的罰不在外部而在內部。
C、 罰是救贖。 從拉斯柯尼科夫的動機發展來看,殺掉放高利貸者,不是罪,反而是向不公正的社會討還公道的行為。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拉斯柯尼科夫接受苦役生活,不是“罰”的開始,而是救贖的開始。

三、分析《罪與罰》的藝術特點?
1、 首先體現在它的心理描寫上。篇幅長、分量重,而且獨具特色。展示細膩,甚至入微到潛意識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里描寫深入到變態、畸形、多重人格分裂的境地,令世人驚嘆。
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都有很刺激的情節。這包括外部情節沖突,也包括人物內存心靈的激烈沖突。
4、 現實主義方法的深化和變異。作家關注下層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備受擠壓的壓抑的生命狀態、集中關注罪人、白癡等高智商人物的心靈變態、精神痛苦和多重人格的無理性狀態,所以他的小說為后來的現代主義開了先河。
5、 “對話”和“爭論”是這篇小說所處的一種狀態。

《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美國)馬克·吐溫

識記:

1、馬克·吐溫:美國小說家,原名克萊門斯。:“馬克·吐溫”他的名字是當水手時的工作用語。

2、安排了一個不在場的關鍵人物:死去的固德遜。這樣,19位首要居民才會自欺欺人。主要是寫一對老夫妻。

3.課文中的主要人物:理查茲夫婦,已不在人世的固德遜

4.馬克·吐溫是19世紀后半期,現實主義作家。

5.赫德萊堡的象征意義:

赫德萊堡----美國社會的縮影

19位首要居民---全體資產階級的代表

6.思想內容:借一袋金幣的故事,無情地揭下了資產階經誠實道德的假面具,暴露了他們的拜金主義和偽善本質。對資產階級的道德文明作了一個占越的總結。

7.主要代表作:《卡拉韋拉斯縣的跳蛙》《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王子與貧兒》《在亞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國人》《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傻瓜威爾遜》《赤道旅行記》《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

8.理查茲夫婦形象

收到金幣后---后悔當初沒有做那件善事,并苦苦思索那個固德遜可能說的話。

收到信后—妻子高興得昏了過去,在自我想象中完成了救助過固德遜的壯舉。

領取金幣時------本想坦白,但因牧師的包庇,逃出了丑聞。

拍賣金幣時------又一次被誘惑。

理查茲夫婦------被金錢敗不了的虛偽、偽善、自欺欺人的說慌者。

9.藝術特點:

情節安排巧妙

A) 抓住人們普遍的貪欲。

B) 安排了不在場的固德遜為關鍵人物

C) 讓理查茲來揭發虛偽偽善諷刺藝術

A) 對理查茲夫婦的諷刺含而不露

B) 對領金幣的鬧劇采用夸張式的諷刺

10.注意文中的細節。

《磨坊之役》(法國)左拉

主人公:老村長(愛國者的形象);弗朗索瓦斯;多米尼格(帶路者,最后死的)。

識記:

1.《磨坊之役》和《羊脂球》是在同一個背景下來寫的,都是1870年以普法戰爭為內容的。

2、左拉倡導“自然主義”。是法國自然主義的創始人,自然主義就是真實。

3、作品:《盧貢一馬卡爾家族》、《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錢》、《崩潰》、

《四福音書》(《繁殖》、《勞動》、《真理》、《正義》)。

4、《磨坊之役》選自《梅塘之夜》。

5.從1868年開始,左拉仿照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用系列作品的方式,寫

第二帝國時代一個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還為這套作品取一個總名稱《盧貢一馬卡爾家族》。

6.屬于系列小說的是:巴爾扎克、左拉。

7.馬卡爾模仿的作者是左拉。

8.左拉具有正義感;內在的氣概,謳歌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

《羊脂球》(法國)莫泊桑

主要人物:

布雷維爾伯爵(貴族地主) 有"高雅"的外表,卻有陰險偽善的本性。

鳥先生 (暴發戶)表現俗不可耐。

拉馬東 (政客) 善于玩弄手腕,慣于偽裝,愛唱高調。

高尼岱 (反對黨人)

羊脂球 (下層人民的代表)

識記:

1、莫泊桑:“短篇小說巨匠”的稱號。

2.《羊脂球》以普法戰爭為背景也屬于《梅塘之夜》。

3.從《羊脂球》看莫泊桑作品以小見大藝術特色?

 1、題材小而容量大。一輛馬車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每個人物都代表一個特定的階層,具有自己的個性。比如,貴族地主布雷維爾伯爵雖有“高雅”的外表,卻陰險偽善;鳥先生是個暴發戶,起表現實在俗不可耐;紡織廠老板拉馬東是一個政客,善于玩弄手腕等等這些又無不反映他們所屬階層的特性。

 2、作品所寫的事件也不大,集中在吃飯和被扣留兩件事上。就是這樣一個小故事,卻能反映出一個特定時期的社會矛盾和全社會各種人物的態度,作家的功力令人驚嘆。

《玩偶之家》易卜生

主人公:海爾茂、娜拉

識記:

1、北歐作家。作品:“社會問題劇”《青年同盟》、《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敵》。

3.全劇的關節點有什么威脅他們家?

 信譽危機。

4. 藝術特色:

《玩偶之家》以“追溯法”、“討論”的運用和心理刻畫的成功而著稱。

《復活》(俄國)托爾斯泰

主要人物:馬斯洛娃〈女〉,涅赫柳多夫〈男〉

識記:

1、列寧評語: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2、作品:1852年早期《童年》、《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爾特寫集》

  1869年中年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80年代中篇〈謝爾蓋神父〉〈克萊采奏鳴曲〉〈伊萬。伊里奇之死〉

  80年代政論性作品:〈懺悔錄〉、〈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論生命〉、〈天國在你們心中〉

3、小說中的民主傾向和社會批判傾向。

4.涅赫柳多夫的形象?P401

1.托爾斯泰一生刻畫的,有他自己個人特點的藝術形象。

2.涅赫柳多夫是俄國地主的形象。

3.作家帶點自傳性形象。

4.是托爾斯泰筆下一個懺悔型貴族的典型形象。

5.對所有的涅赫柳多夫的總結。

5.《復活》的思想內容?P400

6.《復活》中的人物形象?P400

7.《復活》中藝術特色?P400

托爾斯泰以擅長人物心理描寫而著稱于世。

1) 他關于深入人物的內心,抓住思想感情的第一個細微的變化,一絲一毫地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巨大變化或轉變的全過程,充分展示人物從一種思想感情向另一種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轉化的演變過程。

2) 在進行心理描寫時,關于同具體的社會場景和自然場景相配合。

《伊則吉爾老婆子》(俄國)高爾基

1.高爾基早期浪漫主義作品。

2.草原的影子——臘拉(極端個人主義)揭露和批評,草原的星火——丹柯(集體主義)尊敬和贊揚。

3.作品:《馬卡爾·楚德拉》、《底層》、《母親》、《海燕》、《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一個人的遭遇》(俄國)肖洛霍夫

1.作品:處女作〈胎記〉、小說集〈頓河故事〉、長篇巨著〈靜靜的頓河〉

30年代和50年代,〈被開墾的處女地〉表現了頓河地區實現農業集體化的過程。

2、主要人物:索科洛夫(被拋到異鄉的沙子),凡尼亞 

3.50年代蘇聯一個特殊時期,是蘇聯的解凍時期。

4.索科洛夫的形象——“普通蘇維埃形象。”

5.分析索科洛夫的藝術形象

 1、他是一個勤勞勇敢,平凡普通的俄羅斯人。戰爭來臨時,他在告別的時候、作戰的時候、被俘的時候都表現的非常勇敢,當然,他也有驚恐和膽怯的一面。

  2、索科洛夫還是一個富有感情、同情心的人。他本來是五根漂萍,卻還是收養了流浪兒凡尼亞。

總之,在作家筆下,索科洛夫是一個生活在真實世界中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6.《一個人的遭遇》在哪些方面實現了對蘇聯傳統文學的突破?

 1) 從選材看,它沒有選擇領袖人物、偉大戰役,而是通過一個普通蘇維動亂人的遭遇,表現了戰爭給蘇聯人民帶來的學生災難,控訴法西斯的罪惡,歌頌普通蘇聯人的相互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不撓意志。這樣的選題拓寬了蘇聯文學的衛國戰爭題材的界限。

 2) 從作品的感情基調上看,小說雖然也表現了主人公的英勇,但是,小說的主要情感傾向是悲戚的,主人公講述的是自己在戰爭中的遭受的折磨,是推動全部親人的家庭悲劇,它所引起的是“沉重的憂郁”,是男人的“吝嗇而傷心的眼淚”。突破了蘇聯文學一味樂觀昂揚的正統原則。

 3) 小說在思想傾向上也有所突破。作家地提出人道主義的思想,在“空前強烈的戰爭風暴”中提出“人的命運”為什么如此不幸的問題。 這實際上是承認在蘇聯也有悲劇。這是對蘇聯文學長期以來只準寫光明的文藝的重大突破。

7.藝術特色:

 樸實無華,平緩低沉。作家有意淡化情節,造成低沉的效果,適應了悲劇主題;用渡口聽故事的套子來結構小說,加強真實性。

象棋的故事(奧地利)茨威格

1.作品:〈三大師: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斯妥也夫斯基〉、〈羅曼。羅蘭〉、〈同魔鬼作斗爭: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和尼采〉

 〈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薩諾瓦,司湯達和托爾斯泰〉 自傳性:〈昨日的世界〉

2、敘事結構:故事套故事的模式。“大我”套著“小我”

3、主要人物:B博士

4.簡述《象棋的故事》的藝術特色

 1) 在敘事結構上采用了傳統的故事套故事的模式。 整個故事是由第一人稱的“我”講述的,但在這一大的框架中,B博士的故事也是通過第一人稱的“我”講述的,“大我”套“小我”。

 2) 故事的布局精巧而富有層次感

 3) 精彩的心理描寫也是這篇作品不同凡響之處。

《尤利西斯》(愛爾蘭)喬伊斯

1.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與艾略特的《荒原》一起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經典作品。

2、作品: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發展過程

現實主義代表作:《都柏林人》、

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混合:《藝術家青年時期的畫像》

現代主義:《尤利西斯》

后現代主義:《芬尼根守靈夜》

3、小說在寫法和結構上模仿荷馬史詩《奧德修記》,以象征手法寫三位主人公在1904年6月16日從早8時到次日凌晨2時許18個多小時在都柏林的活動和精神歷程。

4、全章實際上只是8個長而沒有標點的句子,體現了“意識流”的技巧

5、主要人物:斯蒂芬*德達路斯、利奧波爾德。勃魯姆、莫莉*勃魯姆

6.分析《尤利西斯》 對傳統的小說形式進行了最徹底的變革與創新?

答: 1.他擯棄了以人物、情節和故事為要主要因素的傳統結構,開創了一種以內心獨白為基本框架的新形式。這種稱作“意識流”的小說不講究塑造人物、紡織故事,而是著力于挖掘人物的深層意識及至潛意識活動。

  2、 它往往采用復雜的象征結構,對人物內心逡自然主義的描述。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人的意識屏幕,外在世界反映在這塊屏幕上,引起人物的感受、反應和聯想。

  3、 作品中還有無數隱喻、象征、典故、雙關語、方言及外國語。

7.小說的藝術特色?

  1、意識的流動是連綿不斷、自然而然的,似乎沒有經過任何裁剪、整理,仿佛一股汩汩的水,或清晰或渾濁,總是在不間斷地流淌,若遇到一些阻隔(如各地方開始時的鐘聲、瞥見紙上的花……)便改變方向,散漫而沒有確定的方向。

  2、 由于是內心深處的獨白,想到的人和事都熟悉的、經歷過的,因此往往出現只有自己明白,而讀者卻只能去猜測的細節和人物。

傳統心理描寫是處在現代心理分析所謂的“意識”層面的,而“意識流”是處在“潛意識”層面的;傳統的心理分析是具有條理和邏輯性、線形的,而“意識流”卻混亂的、散漫的;傳統的心理描寫是經過藝術加工的,而“意識流”即是自然主義的。

  3、 所選段落是8個長而無標點的句子。

8.傳統與意識的區別?

 傳統心理描寫是處在現代心理分析所謂的“意識”層面的,而“意識流”是處在“潛意識”層面的;傳統的心理分析是具有條理和邏輯性、線形的,而“意識流”卻混亂的、散漫的;傳統的心理描寫是經過藝術加工的,而“意識流”即是自然主義的。

《變形記》(奧地利)卡夫卡

1、卡夫卡奧地利現代著名小說家。他與愛爾蘭小說家喬伊斯、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等人一起開創了西方現代主義小說的先河,被公認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2、卡夫卡的主要作品:長篇小說:《美國》、《審判》、《城堡》短篇小說:《判決》《變形記》《致某科學院的報告》《在流放地》〈鄉村醫生〉

3、《變形記》的主題是揭示人的存在的荒誕、非理性,提示現代人在一個異化環境中的異化及極度的焦慮和孤獨感。

4、采用的是象征和寓言的手法。

5.主人公:格里高爾,(保險公司推銷員)薩姆沙。

6.自傳體小說。

7.大甲蟲是由“大變到小”。

8.卡夫卡筆下的甲蟲是想象出來的,還是作者編出的蟲子?

是作者按現實中甲蟲的形象寫的。

9.父母對他的態度?

 反映了資本主義世界人和人之間的冷淡。

10.《變形記》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征?

 是用象征和寓言的手法表現而真實、真實而荒謬的世界。

 1)“真實”在于作品描寫了主人公格里高爾變形前平常、具體的生活細節和變形后逼真的心理狀態,這就讓人感到他始終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人的世界中。

(把甲蟲的特點移到人身上,變成甲蟲后的生活細節、心理、邏輯都是逼真的?;貞浺膊皇钦鎸嵉?,始終沒有離開甲蟲的回顧。是按甲蟲的邏輯來寫的,不是按人的邏輯,造成真實性的寫法,一個變成甲蟲人的感情是真實的。)

 2)“荒誕”是因為故事的整體框架是借助一個象征和寓言模式構建起來的。“人變成蟲”的故事框架顯然是荒誕的、具有非理性,也是生活根本不可能有的事。從這個角度看,故事是極富荒誕間歇噴泉的。但它原本不是對外部現實生活的真實模仿,而是用來寄寓人在哲理意義上的存在狀態,作者無意要讀者把人變甲蟲作為事實來接受,而是要他們從超現實的意義上去人的存在狀態和精神危機。即作者的目的是要人們去尋求荒誕中的真實和荒誕中的美。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故事寓荒誕于真實之中。

(荒誕性故事,從哲學上看是真實的,揭示了現實中人的存在狀況,甲蟲象征人的生存狀況。)

11、格里高爾·薩姆沙形象分析:

 失去人形后,保留著人的感情、思維。但他早已被異化為“非人”,一臺創造價值的機器和賺錢養家的工具。但人們習慣了人形非人的存在,卻不能忍受整體異化。異化了的格里高爾被社會徹底排斥。他也明確意識到了非人特征,但并沒有覺醒。反而向自我異化更進一步。希望一切都恢復原狀。重新回到人形異化的狀態。害怕被這個將他異化的世界隔絕,因為那是他“物質價值”的唯一寄托。然而當這個世界拋棄他的時候,只有懊喪、難堪、孤獨與痛苦。格里高爾也只有被徹底拋棄而死亡。

《豹》(奧地利)里爾克

收在〈新詩集〉馮至譯

2、主張排除主觀情緒,通過準確的意象或象征來傳達詩人的內心情感,以獲得一種造型藝術的純客觀效果,被人們稱作物象詩。

3、〈豹〉受到羅丹雕塑的影響,表現出客觀、冷峻、精確的效果。

4、代表作:〈杜伊諾哀歌〉〈獻給奧爾普斯的十四行詩〉

5. 在這些詩歌中,詩人不在直接抒發自己的情感,而是通過意向和象征曲折的表現出來。羅丹雕塑的影響也在他的詩中獲得了充分顯現。詩人象雕塑家一樣,追求線條的準確簡練、形象的優美生動,從而使雕塑美和音樂美在他的詩中完滿地結合在一起。里爾克的這類詩,主張排除主觀情緒,通過準確的意向或象征來傳達詩人的內心情感,以獲得一種造型藝術的純客觀效果,被人們稱作“物象詩”。

6. 里爾克的創作屬于現代主義范疇,他的大多數作品包含著對人生、存在的哲理性思考,表達那種神秘、夢幻、孤獨、頹傷、厭惡、焦慮、惶恐的末世情懷和虛無主義思想。

7.《豹》受到羅丹雕塑的影響,表現出客觀、冷峻、精確的效果。

8.代表作:《杜伊諾哀歌》《獻給奧爾普斯的十四行詩》

9.文中三段寫了豹子的:眼睛,腳,眼簾。

10.簡述《豹》的藝術特色?

1) 擬人化的手法 。從第三人稱的角度,擬想它的“疲倦”、“昏?!保臒o奈、忍耐,它的厭倦、苦惱等等,這種比擬從外在行為一直深入到內在心理。

2) 思想知覺化手法的運用。豹在鐵籠內無休止的走來走去,它從疲倦到厭倦,乃至造成鐵欄桿外的世界乃至整個“宇宙”的喪失。

3) 象征的手法。這首詩明寫豹,實際上寫的是人,豹就是人的象征,是詩人和像詩人這樣的年輕一代的象征。豹的厭倦、苦悶、迷茫正是人的厭倦、苦悶、迷茫。豹被束縛,也象征著胸懷大志的人被束縛。

4) 形象的視覺藝術化。詩人在形象刻畫上,詩人追求一種客觀、精確、雕塑般的效果。

《荒原》(英國)艾略特

1.作品:三個創作階段:第一階段,《一個哭泣的姑娘》唱著《阿爾弗萊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夜鶯聲中的斯瓦尼》和《小老頭》《在餐館里》欣賞《窗前晨景》;第二階段《荒原》、《空心人》;第三階段《圣灰星期三》、《四個四重奏》,劇作《大教堂謀殺案》、《合家團聚》、《雞尾酒會》。

2、《荒原》第一章“死者葬儀”主要寫荒原和荒原上人的意象

3.《荒原》英國,艾略特一、為什么把萬物復蘇的“四月”說成是“最殘忍的月份”?

“四月”說成是“最殘忍的月份”,之所以最殘忍,關鍵就在于它挑起了人們的記憶和欲望。

4.后期象征主義。

《禿頭歌女》(法國)尤奈斯庫

1.尤奈斯庫:荒誕戲劇的奠基人之一。

2.夫妻的名字:史密斯先生、太太

3.《禿頭歌女》的主題?

提示平庸生活中庸俗無聊的生命境況,表現無聊生活的荒謬、怪話,便是全劇的主題。

《殺人者》(美國)海明威

1.海明威風格?

海明威在上立意創新。在謀篇布局上甚至每一個句子、第一個詞匯的選擇上都一絲不敬,反復推敲。從而創造了一種新穎、獨特的文體:

1)句子異常簡短,不僅沒有華麗的辭藻,甚至很少形容詞,往往是那種電報式的小句;

2) 第一個詞都極其準確,以致達到不可置換的程度;

3) 他的文句往往以少總多,凝練含蓄,仿佛漂浮在海上,只露出八分之一的冰山,把大量的意思隱藏在詞句之下。他的風格被后來的許多人模仿,并被稱為“海明威風格”。

作品:第一階段,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太陽照樣升起》,《沒有女人的男人》從《戰地春夢》中驚醒,《永別了,武器》(2002年多選);第二階段,《乞力馬扎羅山的雪》中《第五縱隊》《有的和沒有的》《喪鐘為誰而鳴》(2001年多選);第三階段,《過河入林》、《老人與?!?、《流動的宴會》、《海流中的島嶼》。

2、對話典型地體現了海明威簡約、儲蓄、凝練的文體風格和他得出的“冰山原則”。

3、主人要物:艾爾、麥克斯、待者喬冶、塞姆

《禁閉》(法國)薩特

1、存在主義哲學,“地獄就是他人”。

2、作品:小說,《自由之路》、《墻》、《惡心》;劇本《蒼蠅》、《死無葬身之地》?!督]》是獨幕劇。

3、象征手法的運用。

4.P621.一段。描寫了殺人的場面,不動聲色的幽默。三個時間:案發時間,與預審員,跟我說話的時間。

5.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6、中篇小說〈惡心〉、短篇小說〈墻〉、長篇小說〈自由之路〉

  劇本〈蒼蠅〉〈死無葬身之地〉〈恭順的*女〉〈臟手〉

7、主要人物:加爾森、伊奈司、埃司泰樂

8、怎樣理解薩特的地獄觀(地獄,就是他人)?(2002年串講,2002年簡答)

劇本場景設計在“地獄”里,但是戲劇開場后,只有暗示這里是“地獄”,只是到了結尾,才讓主人公在對話里點明這是“地獄”。這是作家故意設置的“圈套”,。這種安排是為了更好地揭示“地獄就是他人”的主題。地獄究竟的俗世化、“此岸性”不是薩特的創新。令人感到新奇的是薩特對這個地獄空間的具體性質的揭示:

1) “地獄”就在平常的生活生活時里,隨時隨地,或者說,此就是彼。

2) 這個地獄空間無限大,房間里的主人公――人類沒有出路,盡管可超出房間,但是走不出地獄。

3) “房間”里沒有刑具,沒有一般人概念中的懲罰、煎熬。便是“房間”里有永遠不滅的燈。作者意在強調對人類罪惡的煎熬懲罰是沒有休止的監 視,永遠不停止的追問。

4) 地獄的此岸性在薩特的劇本里有兩種,一個是人類生活相互間就是一種地獄關系。另外,“地獄”性更來自于人內心世界對自己罪行的觀照,這種觀照是不可回避的,就像夢魘一樣追著人不放。

5) 到這個房間里來的人,表面上是被“別人”送來的,但送他們進入地獄的不是別人而他們自己選擇的結果。

9.藝術特色:這部戲劇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它的象征性。這種象征性是由于作家要通過舞臺表現一種廣泛哲理而形成的,而傳達抽象理念是整個現代派文學的一個主要特征。

《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哥倫比亞)馬爾克斯

識記:

1、馬爾克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

2、作品:《枯枝敗葉》、《惡時辰》、《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霍亂時期的愛情》、《家長的沒落》、《百年孤獨》。

3、作品《百年孤獨》想了15年、《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想了30年。因《百年孤獨》獲諾貝爾文學獎。

1.小說的主題:以描繪哥倫比亞海灣生活世態為主,在奇特的,但又十分日常的風俗背景上,作品突現拉丁美洲人的既怪異又平常的性格。

首先,作家要表現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愚昧。小鎮愚昧的,封閉的狀態是構成離奇的兇殺案。

其次,作家把這些離奇的巧合編織到一起,最終促成了兇殺案,是要表現在這片土地和這群人中間自始至終存在著一種必定的偶然性。生命的無價值是明顯的。

在作家看來,沒有任何必然規律可循,不能用任何理性分析的偶然性,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第三,作家寫這件兇殺案是要突現這個小鎮的生活的無聊。這些人生命的無意義。

2.簡述本文的藝術成就?(2003年串講)

據作家講,這篇小說是他寫得最有自信的小說,是作家全面控制了敘述的惟一作品。在他的創作史上,作家第一次出現在敘述中,“我”成為這篇小說的結構網絡,但是這絕不是一篇第一人稱的小說。

1) 敘事角度靈活多變,隨心所欲地轉換,是這篇小說的一大特色。用聽聞、查閱文件、采訪、轉訴等等方法來調度。調度敘述人稱,使這篇小說成為世界文學上非常少見的敘事方法的總集萃式的作品。還有就是作家對時間的處理,在傳統文學中少有的明快,用“大開大合”一詞加以形容不為過。

2) 小說很少用滑稽的詞語,但是在冷漠的敘述中卻總有譏諷的幽默合隨意揮灑的夸張。

3) 怪誕和寫實相結合的手法。

《圣經》

1. 上帝的創造:第一天:光,晝夜,第二天:天空,第三天:陸地、海和植物,第四天:黑天白天,第五天:水里的動物和天空中的鳥,第六天上帝創造了大地上的各種動物包括人類(第六天造人最重要)。

2. 諾亞方舟試探信息第一次放出烏鴉,之后三次是鴿子。

《摩柯婆羅多*莎維德麗》 (印度)

1. 莎維德麗向閻君提出五個心愿:一是讓她的公公耀軍失明的復明,二是讓她的公公耀軍失去的國土復歸,三是讓她的父親馬主晚年得到一百個兒子,四是讓她和她的丈夫得到一百個兒子,五是讓她的丈夫重返人間。

2. 藝術表現手法:對話形式展開故事情節和刻畫人物形象,莎維德麗用奉承閻君的方法取得最后的勝利。

《沙恭達羅》 (印度) 迦梨陀裟 

1. 作者名字:迦梨陀裟 ,主人公名字:沙恭達羅,豆扇陀

2. 選文為第四幕,寫沙恭達羅和凈修林的人(義父,朋友)和物(植物和動物)的告別。

《貧窮問答歌》 (日本) 山上憶良

藝術特色:結構分三部分——貧問,窮答,反歌。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為前所未有,是一種新的創造。它使詩的內容更加豐富充實,方式更加生動活潑,給讀者留下的印象也更加深刻持久。附歌部分概括正文大意,補充正文未盡之意。

《源氏物語》 (日本)  紫式部 (重點)

1. 長篇小說,東方文學作品中比較重要的作品。

2. 關于光源氏的形象:從他的出生,成長起筆,寫到他的結婚和他對藤壺的戀情。作者對他的描寫有不少理想化的地方,在外貌,才能等方面極力加以贊美,甚至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對他外貌的描寫,有直接形容,也有通過旁人對比,或者旁人之口贊美他,另外,小說還寫了他和女性的交往,有好也有壞的方面,他也是有瑕疵的,從這方面,小說并沒有把他完全理想化,而是如實描寫,并且有所揭露,有所批評。

3. 藝術特色:感傷悲哀的情調,這是全書的基調。基本精神是“物哀”。詩文相間,和歌和散文相間的文體更有利于表現這種感傷悲哀的格調。

薔薇園 (波斯) 薩迪

1. 伊朗詩人 作者是13世紀的人。

2. 藝術特點:

a.  別致的文體,它既不是純粹的韻文,也不是純粹的散文,而是韻文和散文的結合。

b.  絕妙的諷刺,諷刺那些暴君。

c.  深入淺出的文風。

《辛伯達航海旅行的故事》

1.  選自《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高爾基稱之為“民間文學一座最壯麗的紀念碑。”

2.  選文是第二次航海和第四次航海:第二次航海遭遇巨鷹,第四次航海遭遇殉葬。

吉檀迦利 (印度) 泰戈爾

1. 吉檀迦利 名字的意義:孟加拉文的譯音,奉獻,奉獻給詩人自己心中的神靈。

2. 抒情詩集。

《先知》 (黎巴嫩) 紀伯倫
1.作者屬于“旅美派”。

2.文討論了婚姻和孩子兩個問題。夫婦要永遠合一,但中間要有間隙,保持平等獨立。孩子并不屬于父母,而是屬于生命。(還有教授問題)

《伊豆的舞女》 (日本) 川端康成(重點)

1. 主人公:高等學校的學生(上等人) 舞女熏子(下等人)

2. 這篇小說的男主人公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他是個比較單純的青年學生,心地善良,尚未受到多少世俗社會的壞影響。

a.  這突出表現在他對于巡回藝人沒有輕視只有好感上。

b.  他對舞女的感情也是純潔的。他固然欣賞舞女的如花美貌,不過其中不含什么肉欲的要求和占有的野心。

c.  他對舞女感情的深化,既與舞女對他的親切態度和天真表現有關,也與他對舞女純潔心靈的了解和不幸處境的同情有關。

森林之舞 (尼日利亞) 索因卡

1. 198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亞洲大陸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作家。

2. 兩幕劇,為慶祝尼日利亞獨立日而寫。

補充說明:

1.名詞解釋:

荷馬史詩:西方文學史上最古的經典作品是古希臘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塞》。相傳,它們是盲歌手荷馬所作,所以,統稱為“荷馬史詩”。

2.《俄狄浦斯王》在藝術上最成功的,也是歷來最受稱道的地方,是它的布局結構。劇本采用“回顧式”的結構方式。“回顧式”的結構特點是:劇本不是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順序從頭到尾地組織劇情,而是在事件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即臨近高潮的那一刻落筆,事件的起因和前情則在劇情發展的過程中,用回顧和倒敘的方法交代出來。

3.《復活》的思想內容:長篇小說《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代表作,80年代末構思,1899年完成。此時,沙皇專制下官僚制度的腐敗和農奴制的破敗暴露無遺,持續了一個世紀的反專制農奴制的社會變革運動全面激化。托爾斯泰的創作中,表現出強烈的民主傾向和社會批判傾向,同時,他的道德自我完善思想、基督教博愛思想、勿以暴力抗惡的主張,也越來越堅定。這兩方面的思想在《復活》這部小說中得到了全面集中的表現。小說的情節以一個真實故事為基礎。托爾斯泰借此揭下了涅赫柳多夫和他所屬的那個階級的尊嚴面具,隨后借涅赫柳多夫為馬斯洛娃申訴的過程,通過他在城市貴族家庭和鄉下莊園的活動,以及他跟隨苦役犯的活動揭發了沙皇司法制度的黑暗,寫出了整個俄羅斯大地的殘敗,多方位地展示了沙皇統治下俄國人民的苦難生活狀態和他們各種各樣的反抗。

4.《雙城記》表現了作者哪些思想內容:第十章陰影的實質寫的是法庭審判的場面,主要內容是宣讀梅尼特的那封控訴信。(我認為有可能論述)

a.揭發法國貴族的罪惡。

b.表現被壓迫人民對上層階級的憤怒。

c.通過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壓迫,造成了社會的巨大危機。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10月25-26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陶县| 琼中| 贡觉县| 梁平县| 五华县| 南木林县| 河池市| 平潭县| 盘锦市| 拜城县| 湖州市| 泸西县| 莆田市| 获嘉县| 清水河县| 嘉峪关市| 星子县| 仁寿县| 唐海县| 西乌珠穆沁旗| 镇坪县| 维西| 泾川县| 台中市| 喀什市| 百色市| 上高县| 遵化市| 汾西县| 乌兰县| 信阳市| 山阴县| 曲水县| 东宁县| 房山区| 吕梁市| 滨海县| 桐梓县| 正定县| 辽阳县| 义乌市|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