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題:
1、美和美的東西有何差異?
美和美的東西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著名的命題。1)美的東西只能說明它本身的美,卻不能說明其他東西的美。2)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隨著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3)美的東西即是漫無邊際的,但是往往又自相矛盾的。4)美不是事物的某種物質屬性,因而無法成為某種"東西",無所不在,又無處存在。美雖然具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但美卻不只是某種固定的物質條件。因此,美不是美的東西。(5)在現實生活中,美的東西還往往與可欲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但僅僅是可欲絕對不能成為美。
2、在美的觀念上,應實行怎樣的變革?
我們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這個問題。第一,打破傳統美學的靜止、孤立、片面、純客觀等形而上學偏頗,轉而從變化、運動和多層次結構中探索美。第二,把美即不當成物質屬性,也不看作主觀精神屬性,而是視為人與現實形成審美關系的結果,視為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自我創造和自我實現。第三,由于從運動變化和多層次觀點探索美,并且把美與現實生活緊緊聯系起來。因此,美在本質屬性上就是一個開放式系統,我們在探討美的本質時,應牢固樹立美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的觀念,這一觀念的核心內涵就在于:美不僅由多方面的原因與契機所形成,而且在主體與客體交相作用的過程中,處于永恒的變化和創造的過程中,美的形成和創造,是許多規定的綜合,是多樣性的統一。
3、有我之境與我無之竟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是意境的兩種類型,最初是由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來的。“無我之境”,指創作主體的完全消失,隱在藝術意象的背后;“有我之境”中的‘我’則以強烈的主觀色彩明顯地滲透于藝術意象中。在藝術品中“有我”與“無我”,以各自獨立又相互滲透的方式,創造著各種各樣的藝術意境。這二種意境在東西方有不同的表現方式,西方藝術中物與我尋求對立,而中國藝術則強調物與我的交融。
4、談談藝術操作中技與道的關系:
一是二者有別。“技”是指具體的藝術操作技能或技藝。“道”是指藝術意象創造與傳達過程中自由無礙、充滿生氣的至高境界。所以技、道是有區別的。二是技、道的關系。道借技現。三是道、技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主體在技巧的操作中,是可以體悟、把握‘道’并進而達到道的,技與道是相通的,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莊子說“技兼于事,事兼于義,義兼于德,道兼于天”,所以道可以通過技而體現出來,而技也可以在高度嫻熟時達于道。通過長期刻苦鍛煉而達于“道”的技巧,能將心中所感受的立即轉化為手中所操作的,這就是古代書畫理論所講的“心手相應”。心與手之間達到了這種自由和諧,也就意味著消除了道與技的界限,是一種藝術創造的至高境界。例,《莊子》“庖丁解牛”的故事,就體現了技道合一的境界。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高級英語課文串講筆記四
01-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二)》串講資料二:詞性
04-01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陳子昂與張若虛
09-062023年浙江自考水產繁殖育苗技術復習資料:論述題
02-27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情感與理解
09-18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十七年”的詩歌、散文
09-26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口才知識重點:第二章
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