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產品的發展趨勢
(一)多功能化和功能自動化;
(二)外型美觀化;
(三)微型化和高能化;
(四)節能化;
(五)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
(六)保護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等。
二、新產品應具備的要素
新產品本身所具備的特點,是影響它是否能被消費者接受的主要因素。通常新產品應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一)相對優點
所謂相對優點,也就是比較利益。相對于已有的產品或競爭產品,新產品應具有獨特的優點,這種優點越大、越明顯,就越容易被普遍接受,即新產品應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好處和利益。
(二)較好的適應性
新產品同社會的消費習慣及人們的價值觀念比較適應,就比較容易被接受;反之,與當地的市場消費習慣、傳統的價值觀念、社會文化風俗不相適應,差距越大,就越難推廣。
(三)簡易性
新產品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要力求簡便易懂,否則,就不易被消費者所接受。
(四)可分割性
由于不同消費者在購買力、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別,新產品應力求可以分割。可分割性越大,新產品被接受的過程就越短。
(五)產品介紹的明確性
介紹新產品的特點和使用方法,內容應明確實在,切忌抽象空泛,使人產生懷疑。宣傳越切合實際,說服力越強,產品越容易被盡快接受。
三、消費者購買新產品的一般規律。
據有關研究資料分析表明,按消費者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可將其分為最早購買者、早期購買者、較早購買者、較晚購買者和最晚購買者等五種類型。
1、最早購買者,這類消費者通常年紀比較輕,生活條件富裕,具有創新精神,敢于領導消費潮流,他們往往率先采用新產品。
2、早期購買者,一般為經濟狀況較好、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社交活動頻繁的人,他們的消費行為通常對周圍的消費者產生較大的影響作用。
3、較早購買者,這類消費者通常為一些緊跟潮流、效仿他人消費行為的人,他們的經濟收入水平中等,通常受早期購買者消費行為的影響。
4、較晚購買者,多為一些理智型消費者,他們不肯輕易花錢,只有在經多方了解、確信某一新產品真有其獨特之處,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的利益和好處,才會采取購買行為。
5、最晚購買者,這類消費者往往對新事物抱懷疑態度,需經自己深思熟慮,且經濟條件也完全許可,才會購買新產品,他們一般比較保守,受習慣勢力束縛較重,不肯輕易地改變原來的消費方式。
消費者采用新產品往往要經過五個階段:即認識階段→興趣階段→評價階段→試用階段→采用階段。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John Keats
12-09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9-14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語(一)》復習筆記(27)
06-292023年浙江自考公共管理學串講資料:公共管理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知識產權法復習資料: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
04-14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