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浙江自考網帶來了浙江就業如何避開就業陷阱,隨著就業高峰到來,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就業中介開始發布大量就業信息,不少平臺推出了就業“內部資源”,付費“簡歷免篩”“優先面試”,甚至還有“保offer”等誘人項目,吸引了不少就業者的注意。然而,這些所謂的福利,陷阱重重,并不一定能夠達到就業者預期的結果甚至可能有欺詐行為發生,:
浙江就業如何避開就業陷阱
01、辨別就業要求
騙子公司一般喜歡在職位JD里面做功夫,通常來說就業要求極低,恨不得是個人就可以。工資標的比同行業高,就業文案里洗腦說辭,給你寫什么在這里實現夢想,狼性團隊,這些都別信。
02、查清面試地址
看是否在正規的寫字樓里,并把自己的面試地址告訴自己的親戚朋友,注意人身安全。
03、不要提交任何原件
如果剛面試,就要你提交身份證,銀行卡等與自己相關的各種證件,轉頭就走。
04、保護自己的智力勞動成果
一些不良企業除了騙錢還要騙才,既以筆試考試為名,剽竊你的智力勞動成果。常見的有程序設計、文章翻譯等。因此,在提交勞動成果時要注意準備兩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提交時附上《版欄說明》。
05、問清薪資
許多職場小白對于問工資這個問題會不好意思,難以啟齒。如果到了終面,這一點可以直接提出來了。在入職前一定要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除此之外,網絡陷阱非常多,需謹慎:
01、誘惑陷阱,隱患多
“秋招內推不多了,搶完為止!”“簡歷免篩、直通筆試,通過后優先面試”……對于忙著找到一份好實習機會、好工作的就業者來說,這些充滿誘惑性的字眼無疑令人心動。在“秋招”季,能夠找到一條捷徑,就意味著獲得理想崗位的機會又大了些。
一些線上中介平臺正是抓住了學生想要進入名企實習的心理,推出了“付費內推”項目。這些平臺往往聲稱與眾多企業達成合作,可利用這些資源內推大學生去企業實習,但獲得內推的資格需要付費,費用從幾百到上萬元不等。有的實習生交錢后,獲得的崗位常與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不相符,但也無法退款;有的則是內推失敗,得到中介的反饋稱“我們盡力了”;更有甚者,被中介宣稱的“預付500元安排筆試保過”所吸引,可收費后卻再也聯系不上中介。
除了與名企合作之外,某就業平臺稱“目前已與超過200位世界500強的咨詢師合作”,另一中介則提供“超過900位全行業精英在職導師名單”,涵蓋諸多領域。但這些咨詢師多為化名,真偽難辨。
此外,就業者選擇借助平臺的方式后,將大量的個人信息暴露給了中介,若中介平臺存在漏洞,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02、內推疑似傳銷
如今網絡上常見的就業平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純分享就業信息的,另一種是通過吸引就業者交費購買課程或內推資格來賺錢。在網絡時代,線上就業中介利用其信息豐富、傳播效率高、成本低等優勢成為連接企業與就業者的重要載體。然而,平臺提供的信息魚龍混雜,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往往防范意識較為薄弱,又迫切地尋求理想職業,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一些平臺通過上課、咨詢等方式對應聘者進行就業輔導,增強學員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些通過收取費用來提供內推資格的平臺,多半還要讓就業者加微信群、將信息推薦給朋友圈好友,涉嫌傳銷;且內推資格通常只是平臺方的承諾,真實性與有效性都存疑。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9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蛘咭云渌x向勞動者收取財物?!毕嚓P專家指出,中介有償向就業者提供信息和資源在法律上行得通,但所提供資源的真實性無法保證,就業者的權益難以保障,這其實是在法律“灰色地帶”游走的行為。
另外,有專家表示,收費內推的行為可能涉及欺騙。中介平臺如果未經企業允許,卻推出“付費內推”的項目,是涉嫌虛假宣傳的行為。若企業與中介確有勾結,而中介向就業者提供內推服務,實際上是企業變相向就業者收費的行為,也不為法律所允許。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