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統計法律,是( A )
a.《中華民國統計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c.《關于充實統計機構、實加強統計工作的決定》d.《關于統計報表管理的暫行規定》
2、我國現行的統計基本法是( A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b.《統計法實施細則》
c.《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及實施細則d.統計法律和統計行政法規
3、根據《統計法》的規定,一切( A )都必須依法如實、按時履行報送統計資料的義務。
a.統計調查對象b.國家機關c.社會團體d.企業事業組織和個體工商戶
4、( C )有權制定地方性統計法規。
a.省級人民政府 b.國務院各部門 c.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d.地級市人 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5、《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于( B )修正。
a.1983年12月8日 b.1996年5月15日 c.1987年1月19日 d.1987年2月15日
6、統計調查對象對統計法規定的各項統計( B ),必須履行。
a.任務 b.義務 c.權利 d.職責
7、我國政府統計工作的第一項法定的基本任務是( D )。
a.向政府提供統計咨詢意見 b.對政府實行統計監督 c.向社會公眾提供統計資料
d.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和統計分析
8、政府統計最基本的功能是( B )。
a.咨詢功能 b.信息功能 c.決策功能 d.監督
9、下列各項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國家統計局是國務院直屬機構 b.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是本級政府的組成部門 c.部門統計機構是政府統計機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d.國有大中型企業統計機構是政府統計機構的一部分
10、統計人員有權(B )。
a.對違反統計法的政府機關進行罰款 b.檢查統計資料的準確性,要求改正不確實的統計資料 c.公布在統計調查中獲得的任何資料 d.對違反統計法的個人進行罰款
二、多項選擇題
1、根據《統計法》的規定,統計調查對象包括( ABCDE )和公民個人。
a.國家機關 b.社會團體 c.企業事業組織 d.個體工商戶 e.基層群眾性自治組。
2、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法如實提供統計資料,不得( ABCDE )。
a.虛報 b.瞞報 c.拒報 d.偽造 e.篡改
3、統計法的基本原則有( ABCDE )。
a.保障統計工作統一性原則 b.統計機構依法履行職責原則 c.統計調查對象依法履行義務原則 d.維護統計調查對象合法權益原則 e.保障統計信息社會共享原則
3、維護統計調查對象合法權益原則主要表現為( ABDE )。
a.私人、家庭的單項調查資料,受法律保護 b.應盡可能減輕統計調查對象的負擔c.企業的統計調查資料,受法律保護 d.統計調查對象的商業秘密,受法律保護e.對非法定統計義務,統計調查對象有權拒絕履行
4、統計的基本任務是( ABCD )。
a.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咨詢意見 b.進行統計調查 c.進行統計分析 d.實行統計監督e.進行統計執法檢查
5、下列各項正確的是:( ACE )
a.統計人員應當如實報送統計資料,準確及時完成統計工作任務,并對所報送的統計資料的真實性負責
b.統計人員對領導人強令或者授意篡改統計資料或者編造虛假數據的行為,不能拒絕、抵制,但應當向上級統計部門報。
c.統計人員應當對屬于國家秘密的統計資料負責保密
d.統計人員在入戶調查時必須出示工作證件,在其他統計調查中可以不出示工作證件
e.統計人員對統計調查對象的商業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單項調查資料,負有保密義務
三、名詞解釋題
1、統計法是調整統計部門在管理統計工作、進行統計活動中與其他相關方面發生的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稱。它是由國家制定的關于統計活動的行為準則。具體地說,統計法規定了統計部門與其他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個體工商戶及公民在統計活動、統計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包括統計行政機關的職權、職責;統計調查者與統計調查權利、義務;違反統計法的規定或不履行職責、義務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
2、統計法律關系是統計法律規范在調整人們行為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即統計法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它是法律規范對統計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加以調整的結果。其構成要素包括三個方面:參與法律關系的主體、構成法律關系內容的權力和義務、作為權利和義務對象的客體。
3、統計調查指統計部門按照法定的程序,依照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和科學的調查方法,有組織、有計劃地向被調查者收集統計資料的統計活動。
4、統計監督是根據統計調查和統計分析,從總體上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運行狀態,并對其實行全面、系統的定量檢查、監測和預警,以促使經濟、社會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持續、協調、穩定的發展。
四、簡答題
1、統計法的特點是什么?
答:統計法作為規范統計活動的法律規范,與其他類別的法律規范相比,具有以下兩個特點:(1)統計法的調整對象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2)統計法規范的內容具有專業性。
2、統計法律關系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答:統計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在同一統計法律關系中,各方主體所實際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總和。
任何一種法律關系都是靠主體權利的行使和義務的履行來實現的,權利和義務構成法律關系的具體內容。對于權利,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享有權利的法律關系主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為一定的行為和不為一定的行為。二是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能要求負有義務的對方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的行為。三是享有權利的法律關系主體,因他人在作為或不作為使自己的權利無法實現時,有權用國家強制力加以保護。
所謂義務,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一方依法應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必要性。對于義務,也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負有義務的主體,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二是義務主體的義務并不是沒有限制的,其只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為一定行為。三是義務主體的義務一般應自覺履行,否則,就要依法承擔相應的負責。
3、統計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統計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保障統計工作統一性原則、統計機構依法履行職責原則、統計調查對象依法履行義務原則、維護統計調查對象合法權益原則和保障統計信息社會共享原則。
4、簡述政府統計的信息、咨詢、監督功能之間的相互關系。
答:政府統計的信息、咨詢、監督三大功能,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共同構成了政府統計的整體功能。其中,信息功能是基礎,是保證咨詢和監督功能得以有效發揮的基本前提。咨詢功能,是信息功能的延續和深化。監督功能,是在信息、咨詢功能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是通過信息反饋來評判、檢驗決策方案是否科學、可行,并及時對決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提出矯正意見。監督功能的強化,又必然要對信息與咨詢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過一步促進信息與咨詢的優化。可見,政府統計的信息、咨詢、監督功能,是一個有機整體。它們彼此依存,相互聯系,彼此制約,相互促進。只有發揮其整體效應,才能夠充分體現和發揮統計工作在現代國家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5、簡述統計調查對象依法履行義務原則的主要內容。
答:統計調查對象依法履行義務原則的主要內容有:統計調查對象的義務是法定的;統計調查對象應當依法履行義務。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浙江自考《法基與思修》多選題及答案(221-240題)
07-062018年04月浙江工業大學3030301行政管理實踐課報考簡章
07-232022浙江自考《法基與思修》單選題及答案(301-320題)
07-072023年浙江自考《公文選讀》名詞解釋:官署上行文種
02-242023年浙江自考《運輸保險》模擬題及答案(3)
02-2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應用文寫作》模擬試題及答案42
09-18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匯總(上)
02-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原理》模擬試題十六
11-222022年浙江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模擬試題三十
11-022023年浙江自考《公文選讀》名詞解釋:上奏文種
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