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季氏將伐顓臾》中的一段話: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回答:
A、指出本段的論據類型和論證方法。
B、這段文字中的立論體現在哪里?
C、這段文字的雙重比喻有何意義?
2、閱讀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回答:
A、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B、本文駁斥的對象是誰?立論原則是什么?
C、本文駁論的形式是什么?
3、閱讀魯迅先生的《燈下漫筆》,回答:
A、魯迅先生把中國歷史劃分為哪兩種時代的循環,這種劃分的目的何在?
B、魯迅先生文章中的兩部分著眼點有何不同?
C、中國固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什么?中國固有文明的實質是什么?
4、閱讀《張中丞傳后敘》中的一段:
說者又謂遠與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遠所分始,以此詬遠。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人之將死,其臟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于理矣。
回答:A、文中的“城”指哪里?
B、本段運用的論據類型和論證方法是什么?
C、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5、閱讀《始得西山宴游記》中的一段文字:
“自余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奚谷。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
始知西山之怪特。”回答:
A、“是州”指哪里?本段寫了什么內容?
B、本段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C、本段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作用?
6、閱讀茅盾《香市》中的這段文字:
革命以后,據說為的要“破除迷信”,接連有兩年不準舉行“香市”。社廟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門,而廟前廣場的一角也筑了籬笆,據說將造公園。社廟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蠶種改良所”的招牌。
請問答:A、“革命”指什么時候,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本文寫作的社會背景是什么?
B、“公安分局”的衙門、蠶種改良所分別指什么?
C、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7、閱讀《國殤》段: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木包兮擊鳴鼓。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回答:A、該段文字分幾層?試概括層意。
B、該段文字描寫戰斗進程有何特點?
C、屈原寫作本文的原因何在?
8、閱讀《兵車行》(杜甫),請回答:
A、詩歌的主題是什么?
B、詩歌的敘事方式是什么?敘事次序安排有何特點?
C、詩歌對主題的揭示有何深刻性?
9、閱讀《我用殘損的手掌》中的一段文字: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請回答:
A、“那邊”指哪里?“血和灰”、“陰暗”是什么意思?
B、“遼遠的一角”指哪里?
C、該段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10、閱讀高爾基《鷹之歌》中的一段文字:
“在浪濤的獅吼聲中,轟隆隆地響著頌贊那高傲的鳥的歌聲,山巖被浪濤沖擊得發抖,天空被那威嚴的歌聲震撼得戰栗了:
我們歌頌勇士們的狂熱的精神!“
請回答:A、“高傲的鳥”、“天空”象征什么?
B、“山巖”、“發抖”、“天空”、“戰栗”說明了什么?
C、該段用了哪些修辭?
11、閱讀辛棄疾《摸魚兒》一段:“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請回答:
A、“長門事”是借用了誰的典故?該典故說明了什么意思?
B、“閑愁苦”是何意?
C、“斜陽正在”指什么?
12、閱讀老舍《斷魂槍》一段文字:
“生命是鬧著玩,事事顯出如此;從前我這么想過,現在我懂得了。”
沙子龍的鏢局已改成客棧。
回答:A、這段文字是用什么寫法刻劃人物形象的?
B、沙子龍的鏢局為何改了客棧?
C、沙子龍是怎樣的一個人?
13、閱讀《答司馬諫議書》一段文字: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
以抗上,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回答:A、盤庚之遷的典故說明了什么?
B、該段文字的語言有何特色?
C、概括本文的主旨。
14、閱讀《論毅力》一段文字:
孔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此也;譬如平地,雖復一簣,進,吾往也。”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成敗之數,視此而己。
請回答:
A、概括本段意思。
B、該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C、孔子話中“為山”之喻包含了什么成語?
15、閱讀《選擇與安排》中的一段文字:
用兵致勝的要訣在占領要塞,擊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風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說法。如果虛耗兵力于無戰略性的地點,等到自己的實力消耗盡了,敵人的要塞和主力還屹然未動,那還能希望打什么勝仗?
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錯誤正與此相同。
請回答:
A、本段的含義是什么?
B、本段用了何種論證方法?
C、“要塞”指什么?本文的論點是什么?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浙江自考《法基與思修》多選題及答案(221-240題)
07-062018年04月浙江工業大學3030301行政管理實踐課報考簡章
07-232022浙江自考《法基與思修》單選題及答案(301-320題)
07-072023年浙江自考《公文選讀》名詞解釋:官署上行文種
02-242023年浙江自考《運輸保險》模擬題及答案(3)
02-2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應用文寫作》模擬試題及答案42
09-182022年浙江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模擬試題三十
11-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原理》模擬試題十六
11-22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文學概論》模擬題匯總(上)
02-162023年浙江自考《公文選讀》名詞解釋:上奏文種
02-24